以綠色消費推進供給側改革
作為發展戰略重點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十三五”時期我國發展的“衣領子”、“牛鼻子”。
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就推進供給側改革發表重要講話。2016年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
湖南省代表團審議時強調,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一場硬仗,要把握好“加法”和“減法”,增加要素投入,促進經濟總量增加,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當前,我國產品供給方面還存在粗放生產、企業綠色意識薄弱、綠色中高端產品供給明顯不足等諸多
問題,不能滿足和適應綠色消費需求和消費結構升級趨勢。
例如,隨著消費者綠色健康意識的提高,再加上霧霾頻發、水污染等諸多因素影響,空氣凈化器、凈水機等產品成為消費熱點。但是由于凈化效率不高、質量參差不齊、不
節能等問題給消費者帶來經濟損失和健康影響。
再如,一些家裝
建材、嬰幼兒產品中含有影響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質,降低了公眾對國產內銷產品的信任度。如何提高綠色產品供給,引領綠色消費,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為中國制造的重要任務。
國務院發布的《國務院關于積極發揮新消費引領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給新動力的指導意見》,將綠色消費作為消費升級重點領域和方向之一推進供給側改革,并提出全面提高標準化水平。
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提出建立統一的綠色產品體系,將目前分頭設立的環保、節能、節水、循環、低碳、再生、有機等產品統一整合為綠色產品,建立統一的綠色產品標準、
認證、標識等體系。
為落實國務院的部署安排,國家標準委于2015年發布了綠色(生態)設計產品評價系列國家標準。所謂綠色(生態)設計產品,也統稱為綠色產品,是指按照全生命周期的理念,在原材料選用、生產、銷售、使用、回收、處理等全生命周期過程中質量品質高、資源能源消耗少、對人體健康和環境影響小、便于回收利用、無毒無害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