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綠色轉型,政府、企業和公眾三駕馬車如何聯動?

2016-4-5 16:01 來源: 易碳家--中國碳交易網 |作者: 劉曉星

在綠色轉型中,政府、企業、公眾是拉動轉型的三駕馬車,其力量不分伯仲。來自政府的動力,會推動企業實施綠色轉型,也會引導公眾形成綠色生活模式。來自公眾的動力,則會推動政府強化綠色經濟政策,更會形成企業綠色轉型的社會壓力。目前,中國的環境問題并不只是缺乏來自政府、企業和公眾的三方動力,更缺乏的是三方動力的聯動。

問題一: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不完善。

在綠色轉型和環境保護過程中,歐美、曰本等國家更多地結合公眾因素,出臺了保障公眾知情權和參與權等法規。公眾知情之后,基于利益訴求再去推動企業。同時,企業在公布了排放數據之后,環保組織、媒體可以通過數據對企業進行排名,使企業感受到社會壓力,這種壓力相應地成為節能減排的動力。后來,歐盟借鑒美國經驗,制定了《奧胡斯公約》,通過設立公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司法救濟權,將企業的生產行為置于公眾的監督之下,由此形成公眾的推動力,促使企業走上綠色轉型之路。在公眾壓力和社會輿論的作用下,企業會認識到,除了一張政府發給的執照外,還需要一張來自公眾和社會的執照,在生產中兼顧環境、生態和社會效益。

盡管我國有關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不少,但現行法律法規對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的權利與義務缺乏清晰的界定。以《關于培育引導環保社會組織有序發展的指導意見》為例。由于這一指導意見只是政府性文件,約束力弱,再加上地方環保部門沒有專門的機構、人員與預算來落實,因此這項政策自發布以來未得到很好地貫徹落實。

專家認為,必須理順政府、企業和公眾在環境治理體系中的關系、職責和作用。政府是環境治理體系中法律和政策的制定者及監督執法者;企業是環境治理體系中防治環境污染的主體;公眾是監督政府和企業行為以及參與環境保護的主體。三者相輔相成,各司其職、缺一不可。在此認識基礎上,應建立政府、企業和公眾的合作伙伴關系。政府、企業和公眾是利益共同體,而不是對立。政府需要從利益沖突的相關方,轉變為中立的仲裁者,傾聽民意,成為尊重民意的協調者、監督者以及合格的領導者。

問題二:政府、企業、公眾缺乏聯動。

政府處于比較主導的地位,企業也隨著經濟發展而曰漸強大,但公眾卻一直處于分散、薄弱的弱勢狀態、。同時,公眾參與的手段、意識和空間都有限,這種不均衡影響了政府、企業和公眾之間的聯動。

近年來,政府、企業和公眾之間的聯動得到了逐步改善,特別是隨著公眾環境意識的提升以及環保NGO的發展,公眾參與環保的能力也在增強。但是,各級環保部門在統籌和推動公眾、社會組織參與環保的力度有限,缺乏專門的機構、人員與預算用于推動公眾、社會組織參與工作。

專家表示,應該建立各級環保部門與環保組織、社會企業、合作社等的溝通協調機制、信息共享機制、項目合作機制等。通過完善合作機制,整合社會資源,艦公眾與社織織參與釀的不斷提高。

除環保社會組織外,政府還可以引導其他社會組織、群團組織開展環保活動,加大對社會組織、群團組織參與綠色轉型的培訓力度。也可借鑒國外經驗,大力發展環保領域的社會企業、合作社,充分激發社會活力。

問題三:公眾參與綠色轉型的門檻太高。

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的程度不高,原因之一在于公眾參與的渠道少、參與不便捷。德國波特洛普市公眾參與的經驗和中國公眾環境研究中心污染地圖手機APP應用的經驗表明,通過搭建公眾參與平臺,鼓勵公眾利用移動互聯網技術,可大大降低公眾參與的門檻,激發公眾參與環境監督的積極性,以增進公眾對環境信息的了解,進而有助于監督政府和企業的責任履行情況。

本文摘選于《環境經濟》期刊2015年第34期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