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能源所環境與氣候變化研究中心主任楊宏偉接受本報專訪
在去年召開的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習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再次強調了我國2030年左右達到二氧化
碳排放峰值、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左右等重要目標。習總書記在去年訪美時表示中國計劃于2017年啟動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將覆蓋
鋼鐵、
電力、
化工、
建材、
造紙和
有色金屬等重點工業行業。此外,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十三五”規劃的建議中還提出,“開發符合創新需求的金融服務”,“發展綠色金融,設立綠色發展基金”。可以預見,“十三五”期間我國會將低碳發展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時更加注重運用
市場化機制來推動低碳發展。
國家發改委能源所環境與氣候變化研究中心主任楊宏偉在接受本報專訪時認為,我國原有的環保體系是末端收費的后置性治理體系,而目前要積極構建的是前置性源頭控制體系,在這個轉換中碳平臺,特別是
碳交易平臺建立至關重要,這猶如股票,首先有個估值,特別是在公平市場環境下的公允價值,所以,碳交易市場綠色金融具有廣闊的前景,特別是中國這樣的大市場,綠色金融未來對中國乃至世界的影響將是深遠的。
他說:“目前最主要是生態的資本化
問題,用資本化體現出生態的原始價值,這個西部蘭州做的不錯,已進行4種污染物的
排放權交易,提出生態資本化推進措施,加入‘達峰聯盟’。蘭州處‘一帶一路’核心區,在新絲綢之路的貫通中,關聯產業的支撐發展是重要內容,而他們在
交通、金融、現代服務業,特別是現代金融業,綠色金融方面已開始積極的推進,這在西部地區是需要肯定的,這不僅對‘一帶一路’建設產生重要推動,而且也將會有巨大發展空間。蘭州能做好,其他地方應該也能做到,綠色金融要讓企業自己去判斷,做計劃,排放權他們自己取得,自然會惜用,要逐步使減少排放成為他們的自覺追求目標。”
歐洲援助中國排放和交易體系項目主管雷納多在接受本報專訪時認為,中國將于明年啟動
碳市場,而要做好這個市場,需要政府、企業、行業共同攜手努力,他特別指出:“政府要與企業、行業協會加強溝通,多做對話和了解,防止各種的抵觸情緒,提高效率,提高創新是積極推進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