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金融作為一種創新的發展模式,循環經濟的宗旨在于追求經濟、環境、生態的平衡。因而,在資源與環境的雙重壓力面前,我國也迫切需要大力發展循環經濟。金融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和血液,不僅可以為循環經濟的發展提供資金支持,而且還在優化資源配置上發揮著強有力的作用。因此,為循環經濟的相關
市場主體建立一個良性的、面向市場的投融資環境和綠色金融支持體系,即將循環經濟與金融尤其是綠色金融緊密連結在一起,對于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促進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長遠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循環經濟作為一種創新的經濟發展模式,和傳統經濟模式相比,金融對循環經濟增長的作用有其自身的特點,主要從下面三個方面展開分析:
循環經濟的增長需要綠色金融體系的資金支持
循環經濟是在現代經濟發展的大背景下產生的,現代經濟的發展離不幵金融的支持,同樣對于循環經濟來說,金融在其體系內的儲蓄轉投資系數,投資乘數和就業乘數等方面,相比傳統經濟有著更為顯著的作用效果,總之,金融在循環經濟體系內,對要素投入增量的促進作用比傳統經濟要更為有效。而當前,我國發展循環經濟一個很大的制約因素就是資金投入不足。發展循環經濟需要對先進技術進行大量的投入和推廣,而這方面的資金并沒有相應的得到保障,我國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總量占同期GDP的比例在1999年以前還不到1%,最近幾年也只是在1.5%左右徘徊,離世界銀行建議的最低的2%比例還有不小差距。投入循環經濟資金的不足,表明金融體系儲蓄轉投資的需求缺口很大,亟待金融對循環經濟的支持。除了對污染治理的投入需要金融予以支持以外,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就是如何從源頭將污染降低,這就涉及到我國廣大的企業。目前那些生產設備陳舊,工藝落后的企業往往經濟效益不佳,其生產過程中易產生較大污染,另一方面,出于資金的缺乏,這企業無力針對身技術進行改造和升級來提高資源利用率,進而減少污染。循環經濟中各相關要素對資金的急迫需求,為綠色金融的支持提供了很大的發揮空間。
促進循環經濟增長的技術需要綠色金融的支持
我國在傳統模式下的經濟增長,往往出現資源消耗量大,利用率低,資源的二次利用效率低下的
問題,時至今日,這種粗獷式的經濟增長方式在我國仍然十分普遍。而循環經濟的產生,其主要目的就是針對如何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少能源消耗,增加對資源的重復利用,在保證經濟發展的同時盡可能減少資源的耗費和對環境的破壞。基于循環經濟的運行目的,要使循環經濟能夠切實運行起來,技術創新在其中占據重要地位,只有通過技術創新才可以達到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和減少環境破壞的目的。但現實中,作為技術創新的主體——企業,幵發新技術所獲得的收益可能遠遠大于自己的成本,而且要承擔著巨大的技術失敗的風險,這就需要運用金融的手段來保證新技術的開發。通過金融手段可以對企業開發新技術前期予以支持,待企業依靠新技術的使用產生利潤時,再從企業退出,從而使企業有動力去做先進技術的研發和推廣,可以說金融在其中起到了先進技術產業化的孵化作用,增加了環保企業的風險承擔能力。先進技術在金融支持下的大力發展,有利于整個經濟體系內技術水平的提高,進而有利于整個社會資源利用率的提高和減少環境的污染,最終推動循環經濟的增長。
循環經濟的增長與綠色金融的發展相互促進
金融對提高促進循環經濟發展新技術開發的支持,使得新技術的開發得以順利完成并產業化應用于企業的日常生產之中,由此帶來企業經營業績的提升,從而也使得支持企業的金融行業獲得不錯的冋報,反過來促進了金融自身的壯大發展,使金融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進一步提升,對于循環經濟和金融來說,是一個雙贏的合作模式。另外,金融對企業幵發新技術的支持進行,那些高污染、高能耗又不愿意積極進行技術改造的企業或產業會因得不到金融的支持,而逐漸萎縮;而積極進行技術改造和新型環保技術開發的企業會得到金融源源不斷的支持,這些企業逐漸壯大起來。金融依據循環經濟的發展要求,有選擇性地支持行業企業發展,實質上是對資源再次分配。服務業作為低污染、低能耗的行業,會在循環經濟的框架下得到金融有力的支持和發展,而金融作為服務業的一種,也會在服務業整體發展的帶動下快速得到發展,可以說金融的發展與循環經濟的增長是一種互相推動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