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陶以平:綠色金融能夠撬動綠色事業超常發展

2016-8-28 11:49 來源: 興業銀行

綠色金融能夠撬動綠色事業超常發展


  “我國綠色金融市場會越來越大。綠色金融的發展,能夠帶動、撬動整個社會的綠色事業取得超常發展。” 8月27日,中國首家赤道銀行—興業銀行行長陶以平在首屆天津綠色金融論壇演講時表示。

首屆天津綠色金融論壇以“構建全方位的綠色金融體系”為主題,由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北方新金融研究院共同主辦,邀請國家相關部委領導、金融機構負責人及部分專家學者共同探討促進全球綠色金融發展及構建全方位綠色金融體系的政策建議和舉措。

作為國內綠色金融先行者,2006年興業銀行以節能減排融資業務為切入點,率先開辟國內綠色金融市場,十年探索實踐,走出了一條“寓義于利”的特色發展之路。截至6月末,該行已為6000多個節能環保企業和項目累計提供綠色金融融資超過9000億元,可實現每年節約標準煤2629萬噸,年減排二氧化碳7383萬噸。據《2015年中國銀行業社會責任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底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綠色信貸余額約8.1萬億元,占各項貸款余額的9.68%。其中興業銀行2015年綠色信貸余額4千多億元,占該行貸款余額的18%,在同業中獨占鰲頭。

近年來,興業銀行進一步加大在綠色信貸資產證券化、PPP融資、產業基金、綠色消費信貸等新興業務領域的探索創新,目前已發行兩期共計61億元綠色信貸資產支持證券,參與發起設立總規模128億元的“山西省改善城市人居環境PPP投資引導基金”,并在今年首批獲批和發行500億元綠色金融債券。現已形成涵蓋綠色融資、綠色租賃、綠色信托、綠色基金、綠色投資和綠色消費等在內的集團化綠色金融全產品鏈。

陶以平指出,當前我國面臨巨大的環境壓力,客觀上為綠色金融的發展提供了廣 闊空間。近幾年,我國綠色金融產品體系不斷健全,目前主要包括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基金、碳金融,以及以此為基礎形成的多種衍生產品和服務。但在綠色證券、綠色股票指數、綠色消費信貸、綠色資產證券化、碳資產管理等領域需要進一步突破創新,金融機構需優化以綠色為主的產品結構,擴大客戶覆蓋范圍,更加關注和支持小微企業、小微項目、個人,綠色金融市場空間有待進一步拓展。

未來幾年,興業銀行將進一步加大綠色金融發展力度,中期目標是實現“兩個不低于”和“兩個一萬”。即力爭在“十三五”期間,整個銀行集團綠色金融業務的增長速度不低于全集團業務平均增速,增長量不低于上年增長量;2020年,集團的綠色金融融資余額突破一萬億元,綠色金融客戶突破一萬戶。

對于我國綠色金融發展,陶以平呼吁國家采取措施進一步加大對金融機構發展綠色金融的激勵力度,如向商業銀行提供綠色再貸款,鼓勵銀行擴大綠色信貸規模;對綠色金融產品項下的資產實行比較優惠的風險權重和資本監管要求;安排專項資金給予發行綠色金融產品的銀行部分或全額貸款貼息;鼓勵開展綠色資產流轉特別是證券化,擴大綠色金融市場參與面和規模;鼓勵商業銀行直接發起設立綠色產業基金;在企業發生違約事件時綠色金融產品優先受償等。

該行同時呼吁盡快推動建立全國統一排放權市場。2011年,我國啟動碳交易試點工作,2016年上半年七個碳試點市場合計成交3000萬噸,同比增長245.0%。但相比歐盟等成熟碳市場,市場活躍度存在較大差距,且碳金融創新不足。建議在試點的基礎上加快全國統一碳排放權市場的建設,鼓勵金融機構參與碳市場交易和做市,提高市場流動性,強化價格發現功能,并在此基礎上擴展形成全序列的排放權交易市場體系。

以下是陶以平行長在天津首屆綠色金融論壇演講實錄: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仁、朋友們:

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興參加首屆“天津綠色金融論壇”。剛才各位領導、同仁的主旨演講都十分精彩,令人受益匪淺。今天,我主要結合興業銀行在綠色金融領域的實踐,就我國綠色金融的發展趨勢談幾點認識,與大家共同交流、探討。

首先,簡單介紹一下興業銀行的綠色金融實踐。

綠色金融是我行差異化、特色化發展的一項戰略性、重要內容。根據2016年6月發布的《中國銀行業社會責任報告》,截至2015年末各大銀行綠色信貸余額約8.1萬億,占各項貸款余額的9.68%。興業銀行2015年綠色信貸余額4千億元,在國內銀行綠色信貸業務中列首位,占貸款余額的18%;從相對貸款余額的占比來看,興業銀行是國內同業平均水平的近2倍。回顧我行十年綠色金融實踐,我想用四句話概括:一是起步早。從2006年開始,我們就以節能減排融資業務為切入點,率先開辟國內綠色金融市場。2008年,我行正式宣布采納赤道原則,成為國內首家也是目前大陸地區唯一一家“赤道銀行”。2009年,在總行設立了綠色金融專營機構,2012年將其升格為一級部門,即現在的環境金融部,這在同業中也是比較少見的。二是創新多。比如,全國首筆排污權抵押貸款、首筆碳資產質押貸款、首張以低碳為主題的信用卡、首筆綠色信貸資產支持證券、首只綠色金融債等等,都是我行率先做成的。三是規模大。截至今年上半年,我行已累計為6000多個節能環保企業和項目投放綠色金融融資超過9000億元,融資余額超過4300億元。四是效果好。通過大力開展綠色金融業務,我行成功走出了一條“寓義于利”的特色發展道路,取得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豐收”。比如,我行綠色金融融資的不良率僅為0.47%,大大優于銀行業平均資產質量。再比如,我行綠色金融支持的項目可實現每年節約標準煤2629萬噸,年減排二氧化碳7383萬噸。也因此,近幾年我行先后獲得“全國減排先進集體”、“最佳綠色銀行”、“亞洲可持續銀行獎冠軍”等諸多榮譽。

在實踐過程中,我們也關注到我國綠色金融幾個相互交織、相互促進的發展趨勢,而且這種趨勢越來越明顯。

第一,綠色金融的市場我們認為會越來越大。當前我國面臨巨大的環境壓力,這在客觀上為綠色金融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對此,大家應該已經深有共識。我想說另外兩個比較明顯的推動因素:一個是公民環保意識在環境保護領域中的成長,它既表現在人們對于關系切身利益的環境事件的訴求表達,也表現在人們對于那些看似與自己不太相關的環境問題的關注和發聲。可以說,環境問題已經成為凝聚全社會共識的重要領域。另一個是改革的推動,包括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環保標準的提高、環保執法力度的加大,也包括市場化改革中,以排放權為代表的各種環境污染、環境破壞行為得到更加準確的定價。這是支撐綠色金融發展的一個大的、起決定作用的背景。

第二,綠色金融的參與者會越來越多。十年前,開展綠色金融業務的金融機構屈指可數。說實話,興業銀行剛開始做綠色金融的時候,內部也有爭議,有人指出,我們開展綠色金融,以及采納“赤道原則”,要擔負不少額外的成本,包括接受很多的外部約束,而別的銀行都沒有這么做,我們的市場競爭力會不會因此而下降?十年后,我們看到眾多金融機構都在涌入綠色金融市場。今天參加論壇的,除了監管部門的領導、眾多專家學者和銀行、保險、投行、基金等金融機構,還有一些新興的互聯網金融企業。大家相互學習、交流以及合作,將促進綠色金融更好更快的發展。同時,我也相信,正如興業銀行所經歷的,未來會有更多參與者加入到綠色金融事業中來,共同推進經濟社會的綠色轉型,實現“美麗中國”夢。

第三,綠色金融的產品體系會越來越健全。近幾年,我國綠色金融產品體系不斷健全,目前主要包括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基金、碳金融,以及以此為基礎形成的多種衍生產品和服務,但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產品還要進一步創新,像綠色證券、綠色股票指數、綠色資產支持證券、綠色消費信貸、綠色基金、碳資產管理等方面還基本處于空白;產品結構還要進一步優化,目前的綠色金融主要是綠色信貸,而其他產品,包括最近兩年快速發展的綠色債券,現有規模與之相比都很小;客戶覆蓋范圍還要進一步擴大,目前綠色金融的對象主要還是大企業、大項目,對小微企業、小微項目、個人的關注和支持還不夠。我想這些都是綠色金融未來的著力點、爆發點。

第四,我國在綠色金融國際規則中的話語權會越來越大。一方面,要承認目前國際上的綠色金融制度和準則絕大部分都是可取的、對我們長遠發展是有利的。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有些規則并不符合我國國情甚至是不公平的,類似排放權分配問題等。同時,隨著我國綠色金融的大規模發展,會有更多更合理、更能解決我國和發展中國家問題的制度安排、機制設計、典型案例出現,它們必定會走出國門,對全球的綠色事業做出貢獻。2016年上半年,國內市場發行綠色債券549億元,占全球綠色債券發行量的29.3%,遙遙領先于其他經濟體,其中興業銀行與浦發銀行于2016年首批獲批500億綠色金融債券,在綠色債券市場拔得頭籌。截至6月末,中資機構在境內和境外市場的綠色債券余額合計占全球8.6%,僅次于歐盟和美國。我們看到,央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先生最近還擔任了G20綠色金融研究小組共同主席,我相信他的研究既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一定會通過G20這個平臺對全球綠色金融產生深遠的影響。

第五,綠色金融的促進作用會越來越強。一方面,要清醒認識到,綠色發展最終要靠整個社會綠色意識、綠色生活的形成,金融作為一個中介、一個工具,能夠在綠色大潮中起到促進作用,但也不能過于苛求,綠色金融還要遵循客觀規律。另一方面,金融是不可或缺的血液、是有力的杠桿,綠色金融更快更好地發展,能夠帶動、撬動整個社會的綠色事業取得超常發展。相信金融行業的同仁會共同將責任扛在肩上,為發展綠色事業、建設美麗中國做出更多的努力。

就興業銀行而言,未來幾年我們的中期目標已經確立是實現“兩個不低于”、“兩個一萬”,即力爭在“十三五”期間,整個銀行集團綠色金融業務的增長速度不低于全集團業務平均增速,增長量不低于上年增長量;2020年,集團的綠色金融融資余額要突破一萬億元,綠色金融客戶要突破一萬戶。

最后,借此難得機會,我代表興業銀行提幾條更好促進綠色金融發展的建議,拋磚引玉。

一是加大對金融機構發展綠色金融的激勵力度。“綠化中國金融體系”研究組2015年發布研究報告稱,2015年后我國綠色投資需求將達到年均近3萬億元人民幣,而財政公共資金僅能夠提供10~15%的資金,綠色產業的發展和傳統產業的綠色轉型需要金融部門更多的支持。具體來看,從人民銀行和銀監會的角度,建議向商業銀行提供綠色再貸款,鼓勵銀行擴大綠色信貸規模;對綠色金融產品項下的資產,建議能夠實行比較優惠的風險權重和資本監管要求;鼓勵開展綠色資產流轉特別是證券化,擴大綠色金融市場參與面和規模;鼓勵商業銀行直接發起設立綠色產業基金,以更加靈活的方式推動綠色金融項目落地。從政府部門的角度,建議對于發行綠色金融產品的銀行,鼓勵安排專項資金給予部分或全額貸款貼息,或對綠色金融產品對應的綠色項目提供擔保等增信措施;對于綠色金融產品,可以提高其在對應企業受償序列中的地位,在發生違約事件時優先受償。

二是建立和完善綠色信息溝通和共享機制。包括:加強環保、工信、發改委等部門與金融機構之間的信息共享;建立上市公司環保信息強制性披露機制;加快綠色評級體系建設,提高金融機構對企業和項目環境成本及風險的評估能力。

三是呼吁盡快推動建立全國統一排放權市場。目前我國碳市場試點進入第三個年頭,在7個省市分別開展的試點合計納入企事業單位2000余家,年覆蓋碳排放配額12億噸。隨著試點的深入,我國碳市場總體日趨成熟,交易規模顯著增長。2016年上半年七個試點市場合計成交3000萬噸,比2015年同期增長245.0%,比2015年下半年環比增長89.8%,增長速度很快。但相比于歐盟碳交易機制(EU-ETS)等成熟碳市場,市場活躍度依然存在較大差距,且衍生品交易和碳資產管理服務等碳金融創新不足。建議在目前七個地區碳排放權試點的基礎上,盡快推進建立全國統一碳排放權市場,并鼓勵金融機構參與碳市場交易和做市,提高市場流動性,強化價格發現功能。在此基礎上,從碳排放權市場向其他排放權市場擴展,形成全序列的排放權交易市場體系。

最后,再次感謝論壇的主辦方,感謝今天大家共同分享探討綠色金融的發展方向!

謝謝大家!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