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永安市曹遠鎮埔頭村村民黃新添站在村后的將軍山上,興致勃勃地向記者介紹自家林場,陽光透過密密麻麻的枝杈,打在他黝黑的臉上。作為一位老林農,他已經有多年沒有砍樹了。
“我家山場200畝松木林全是
碳匯林,還套種了楠木、紅錐等珍貴樹種,提高林分質量,增加吸碳量。”黃新添坦言,他對碳匯林了解并不多,但能讓林農得到實惠他就支持。
黃新添口中的碳匯林指的是通過植樹造林、保護和恢復森林植被等活動,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并固定在植被與土壤中,從而產生國際公認的碳
減排量增量,并將其拿到
市場上出售。相關資料表明,林木每生長1立方米蓄積量,大約可吸收1.83噸二氧化碳,釋放1.62噸氧氣。
永安市有林地面積379.1萬畝,森林覆蓋率81.96%,是我國南方重點林區縣(市)之一,全國林業改革與發展示范區,發展碳匯林業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2011年,永安劃定重點生態區位商品林21萬畝,實行限伐
政策。在林權證早已下發到個人的南方林區,不讓砍樹賣錢,林農的“飯碗”直接受到影響。如何破解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矛盾的兩端?林改先行區的永安率先闖出一條“不砍樹也致富”的新路,發展碳匯林項目便是其中一項嘗試。
永安市林業局局長鄭凌峰表示,算好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兩本賬,改變林業經營理念,由“砍樹、種樹、再砍樹”的傳統林業生產模式向“少砍樹、不砍樹、育大樹”的模式轉變,最大限度地發揮森林的生態效益,這是大勢所趨,也是永安發展碳匯林業的根本原因。
在這一理念下,2013年10月,永安市向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捐款1000萬元,設立福建首個碳匯專項基金;2014年4月,永安與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簽訂森林管理碳匯項目協議,11萬畝林地列入碳匯項目。
永安市林業局工作人員介紹,碳匯林具體做法是,在林權不變的前提下,政府與林權所有人簽訂項目合作協議,雙方共同開發,20年內不得進行林木采伐。預計11萬畝碳匯林每年凈增固碳量7萬至8萬噸,可獲收益約300萬元,作為對林權所有人不采伐林木的補償。
“今年下半年,永安的碳匯項目計劃在紐約碳匯交易所掛牌,未來將為林農帶來更多收益?!编嵙璺逭f。
黃新添還牽頭成立埔頭林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在政府扶持下,種植名貴藥材鐵皮石斛,目前林下種植鐵皮石斛50畝,預計今年產值可達30萬元。未來他打算在200畝碳匯林下都種上鐵皮石斛。
在永安廣闊的林場內,參天古樹蓊蓊郁郁,綿延的山巒如綠色屏障守護著平疇曠野。與“綠”有著不解之緣的永安市正努力探索出“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的路子,讓生態賬與增收賬合為“一本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