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羅馬9月1日電(記者陳曉晨)即將拉開帷幕的G20杭州峰會首次將綠色金融納入會議議題,成為本屆峰會的一大亮點。轉變經濟生產方式,推動環境友好與資源節約可持續發展,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近日,意大利前環境部部長克里尼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綠色金融近年來發展迅猛,即使在經濟危機和全球經濟疲軟的大背景下,綠色金融領域投資仍然在過去十年間翻了一番。中國在世界綠色金融發展進程中貢獻了重要力量,成為全球綠色金融的堅定倡導者和主要領導者。
克里尼認為,綠色金融可主要分為四個領域:可再生能源作為生產能源;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生產原料和水資源的循環經濟;低排放
運輸。克里尼指出,隨著國際環境條約的不斷完善,加之
新興經濟體為節約能源、原材料和水資源消耗的內在需求轉而發展可再生能源,使得綠色金融在全球范圍內得到快速發展。
克里尼說:“基于2015年的相關數據,可再生能源和低排放運輸領域的投資已經達到約3000億美元,僅中國就為此投入了約1200億美元,是美國的兩倍。”在分析綠色金融領域的投資來源時
,克里尼稱主要來自公共資金、金融機構(銀行和投資基金)以及能源領域的私營企業等。克里尼強調,2015年金融資本市場上的“綠色債券”增長約700億美元。
克里尼同時指出,雖然綠色金融近年來得到了長足發展,但其規模與以化石燃料為代表的傳統“褐色經濟”相比仍有相當大的差距。根據國際能源署的統計數據,2015年世界各國通過限價、稅費減免或直接補貼等方式對化石燃料提供的補貼數額已增加為驚人的每年5000億美元。盡管有關各方在2009年的G20峰會上已經就逐步取消化石燃料補貼達成一致,但實現這一目標依舊任重道遠。克里尼認為,出席此次杭州G20峰會的有關國家應借此機會再次重申發展綠色金融的重要現實意義,推動盡快取消化石燃料補貼,這將為能源和運輸領域綠色投資的進一步發展發揮關鍵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