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馬云布局的綠色是中國環境外交的突破口

2016-9-8 14:46 來源: 綠交所

中美安全人員在接待奧巴馬期間發生了多次沖突,原因是美國人不習慣中方的安排。

既然在中國的地盤,規矩得按我們的方式來辦。

但這個簡單的辭令,以前我們是不敢直接表達的。這次G20充分說明了中國在全球治理的強勢地位逐步形成,也再次印證了中美之間愈發尖銳的矛盾。

其實G20之前,內行人也都明白:如今中美之間恐怕只有在環境問題上還能勉強稱得上默契。

這個格局以后會更加明確。

萬惡金融是中國環境污染的始作俑者

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換擋階段,以往忽略外部成本追求經濟增長的發展模式已不足以支撐中國經濟更進一步發展。

對于經濟增長近乎迷信似的膜拜給中國的自然環境造成了嚴重破壞。

水利部曾對全國700多條河流進行抽樣調查,結果有46.5%的河流受到污染、10.6%的河流遭受嚴重污染。

今年5月,一份名為《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的報告揭露了中國土地污染概況。在對可耕地進行的抽樣調查中,污染比例達到19.4%,包括鎘、鎳、銅、砷、汞、鉛、DDT(雙對氯苯基三氯乙烷)和多環芳烴等化學物質對可耕地造成嚴重肆虐。

從許多環保機構的調查結果來看,中國的水資源和可耕地普遍遭受污染威脅,這也給一般民眾的健康帶來極大的威脅。有專家曾推算,單從水污染每年對農業、工業、居民健康等方面造成的經濟損失便高達2,400億人民幣。而對于全國可耕地的修復成本更可能上看20萬億人民幣。

環境治理面臨極大的阻力,尤其是地方政府的抵制,地方官員不希望高昂的環境治理成本影響GDP,但所有的輿論壓力最終都會集中在中央身上。

作為人類貪欲的表象,“萬惡金融”是環境污染的罪魁禍首,無論是國內壟斷金融機構還是外資,在這方面都難辭其咎。

簡單的行政命令已經無法承受巨大的環境治理成本和輿論壓力。

中央急需一套完善的頂層設計來治理環境污染,重塑健康的金融系統。

綠色金融是G20創造的一個歷史性機遇。

環境問題早就是中美關系的遮羞布

中美在環境問題上的共識起源于氣候談判。由于相似的能源和排放結構,中美之間盡管分屬不同的利益聯盟,但是在簽訂減排協議方面一直存在驚人的同步。

從哥本哈根會議前中美發布聯合聲明,到G20前夕中美立法機構同步批準巴黎氣候協定,這個隱形伙伴關系一直牢不可破。在展示大國環境責任感方面,中美從不多讓步一點,但也絕不少做一點。這既維持了大國臉面,也牽制了大肆推行環境外交的歐洲人。

中國在G20大部分議題上沒有絕對的主導性,只有綠色金融例外。

8月31日,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委發布的《指導意見》全面完善了中國綠色金融發展的頂層設計。無論是政策的全面性,還是強制性,都遠遠走在了發達國家前列。

這在三年前是無法想象的。

馬云的綠色布局

G20前后發生的幾件事情,再次證明了馬云才是懂政治、懂趨勢的人。

一個是支付寶推出了碳賬戶,鼓勵用戶刷積分支持種樹;二是螞蟻金服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搞了一個綠色金融聯盟。

這可不僅僅是因為會議開在杭州,其實馬云在綠色產業的布局早就開始了。他是某慈善基金會的早期捐助人,據說在美國購入了大片自然保護區,既當了地主,又得到了環境保護的名聲。

如今馬云已經不僅僅局限于完全的公益。碳賬戶能夠促進支付寶用戶的活躍度,縮小與微信支付的差距,而綠色金融則是被其他大佬忽視的巨大商機。

要知道環境不光是污染,對環境風險的量化管理意味著巨大的金融市場,比如保險行業,幾乎一半的利潤來自于農業等部門。

阿里系在悄然布局環境大數據,這將是其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核武器。

中國大環境外交戰略正式出海

在峰會開幕式上,習大大說,“知行合一,采取務實行動。我們應該讓二十國集團成為行動隊,而不是清談館?!?/div>

G20是中國擺的一場鴻門宴。

參與全球治理,必須要有足夠的道義高度。沒有什么比環境議題更適合擔當這個角色。

歐美國家在利用環境議題向發展中國家輸出價值觀方面,擁有悠久的歷史。

中國在G20上的表現,說明中國政府也終于開始掌握了這門工具。 

這是一帶一路戰略推行以來最大的教訓和經驗。 大國戰略滲透到小國,唯有環境保護的名義阻力最小。

在亞洲開發銀行,世界銀行這些被發達國家控制的金融工具中,絕大多數資金都流入到了環境基礎設施上。 

中國重拳出擊綠色金融,除了應對國內壓力之外,更是展示大國價值觀的妙棋。 

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院長王遙教授告訴綠聚人說,“綜觀全球綠色金融治理形勢,尚無一個國家如中國一般擁有了如此完備、并行之有效的綠色金融政策設計。中國的綠色金融政策正在領跑全球?!?nbsp;

實際上這也是第一次,中國能夠從發展觀上具備引領全球金融治理的大格局。 

央行早在去年牽頭成立了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旗下140家成員單位囊括了中國多數大中型金融機構,研究機構和綠色企業,所管理的金融資產余額為135萬億元,約占我國全部金融資產的65%左右。

在一年多的時間里,中國建立起數千億的綠色金融市場,以至于一些西方國家也想效仿中國建立類似綠金委的機構。

而我們現在面臨的問題是:中國如何保持綠色金融全球治理的領導力?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