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數據顯示,自2005年《京都議定書》實施以來,全球
碳金融市場規模保持了每年20%到30%幅度的高速增長,2011年達到960億歐元。 前亞洲中的發展中國家占世界與能源相關的二氧化
碳排放總量的35%,比1990年的17%增加了一倍。而中國作為最大的能源消耗和溫室氣體排放國之一,必須改變以往資源密集型增長模式,加快技術創新,大力發展低碳經濟。
中國正處在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時期,新能源產業、
節能設備制造、低碳技術研發等相關領域發展前景廣闊,融資需求巨大。商業銀行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和樞紐,在低碳經濟發展過程中將擔當關鍵角色。
所謂碳金融,形象地說就是通過金融活動促進經濟活動從高碳向低碳轉移。在中國,碳金融正從概念轉向行動。國內銀行發展碳金融大有可為,除了信貸支持對象向低碳活動轉移,越來越多商業銀行不僅直接參與碳排放交易,還推出各種低碳類金融理財產品,有的還直接以股權形式投資
碳交易所。
近年來,中國銀行積極推進綠色信貸,實施差別化信貸
政策,助力環保產業發展,在綠色、低碳領域的信貸業務保持平穩增長。在加快經濟結構調整的大背景下,近年來
浙江企業對綠色信貸、能效貸款等低碳金融服務需求旺盛,也給地方商業銀行帶來金融創新的新機遇。除了企業轉型升級對綠色信貸需求日增,國內碳交易市場的發展也催生碳金融需求。
未來中國碳
排放權交易市場發展潛力巨大,據了解,全球碳金融市場發展的巨大潛力,亞洲開發銀行正在加大對成員國的支持力度。亞行數據顯示,從2008年開始,亞行已為清潔能源相關的二氧化碳排放投資了約70億美元,僅在2011年一年投資額就高達21億美元。
目前亞行已經與中國銀行、廈門國際銀行和杭州銀行結成戰略伙伴關系,通過技術援助、增加信貸等多種方式支持中國綠色金融創新。此外,亞行還參與了
北京碳交易市場等國內主要碳交易市場的前期籌建工作,并致力于推動對中國中小銀行的綠色信貸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