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后京都時代:我國碳金融發展具有廣闊空間

2014-7-4 14:42 來源: 中國碳交易網 |作者: 張博

      《京都議定書》承諾期將于2012年結束,意味著在后京都的協議中如何促進發展中國家的參加減排將是談判的重點,這種巨大的國際壓力,很可能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國際環境產生不利影響;但更意味著2012年之前發展中國家不需要履行《京都議定書》的減排要求,給中國加速發展碳金融帶來了契機:即發達國家要履行50億噸二氧化碳減排當量,其中一半由國內完成,另一半需要通過CDM、JI和ET機制完成,而目前已簽約的減排量未到3億噸,所以中國能夠提供的排放權市場是非常巨大的。①一方面,巨大的碳排放資源是我國建立碳金融交易市場的堅實基礎,我國碳交易及其衍生市場的發展前景廣闊。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統計顯示,目前我國提供的碳減排量已占到全球市場的1/3左右,居全球第二。說明我國碳金融市場具有可持續發展的空間,也為我國在新的全球碳金融框架下爭取主動權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當前國際社會提出的減緩溫室氣體排放的政策和措施主要集中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發展可再生能源方面,符合我國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根本轉變的需要,從而促進高效能源技術和節能產品更加迅速地向全球擴展和傳播,促進我國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和能源結構的優化,為中國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隨著《國務院關于推進上海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的意見》的頒布,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正式拉開帷幕。金融中心是一個國家或地區金融活動的集中地,是一國經濟發展的制高點和參與全球經濟金融競爭的重要依托。誰擁有了強大的金融中心,誰就能夠掌握國際資本流動、定價、交易等的控制權,取得世界經濟金融領域的主動權和話語權。所以,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推進,有利于增強我國在國際碳金融市場的影響力和話語權,為碳金融在我國的快速發展創造良好的運行環境。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