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金融”連續兩年被寫入中國政府工作報告,其
市場前景如何?記者今日從廣州
碳排放權交易所獲悉,在由廣州市金融局主辦,英國駐廣州總領事館支持,廣州碳
排放權交易所、廣州市金融業協會近日承辦的“綠色金融:英國經驗及中國實踐研討會”上,相關專家表示,預計“十三五”期間我國綠色融資需求將超過14萬億元。
去年綠色債券發行規模逾2000億元
在研討會上,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院長王遙援引中國人民大學等課題組的研究結果表示,據測算,“十三五”期間,按照落實現有已經制訂的環境規劃、計劃和標準的“低方案”,中國在可持續能源、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環境修復、工業污染治理、能源與資源節約等五大領域的綠色融資需求為14.6萬億元;若基于環境無退化原則的“高方案”,則資金需求高達30萬億元。
王遙表示,一般而言,綠色投資因投資對象有較高的環保、技術要求,會在短期內增加企業財務壓力,但從長期來看,綠色投資能提高企業技術水平、增加能效,往往能增加企業的效益并保持市場競爭力,最終有益于企業利潤的最大化
“資本市場能夠以多樣化的金融工具與支持
政策,推進綠色金融與投資的發展,但目前來看,綠色債券是綠色融資的最佳方法。”王遙說。
她介紹,2016年是“中國綠色債券的元年”,多種類型的綠色債券得以發行,多家公司以此獲得大量融資。根據Wind公開數據整理統計,2016年中國債券市場上的貼標綠色債券發行規模達2052.31億元,包括了33個發行主體發行的金融債、企業債、公司債、中期票據、國際機構債和資產支持證券等各類債券53只。
爭取廣州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獲批
廣州作為國家重要的中心城市,正在全力推進建設國際航運中心、物流中心、貿易中心、現代金融服務體系和國際航運樞紐、國際
航空樞紐、國際科技創新樞紐。綠色金融將在當中扮演怎樣的角色?
廣州市金融局副局長何華權在研討會上指出,廣州市將結合以上戰略部署,以建設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為總目標,加快發展各類綠色金融業務,以綠色金融助推綠色產業發展,將綠色金融作為廣州完善現代金融服務體系和建設區域金融中心的突破口,利用三年時間基本建成綠色金融綜合服務體系,使綠色金融成為廣州金融的一張新名片。
他透露,目前廣州正加強與國家相關部委的溝通協調,爭取位于花都的廣州市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盡快獲批。
在培育發展綠色金融組織體系方面,廣州將推動法人銀行和省級分行設立綠色金融事業部或綠色支行,并在財務資源、人力資源等方面給予適當傾斜。
在綠色金融產品創新上,鼓勵金融機構積極研發能源效率貸款、
節能減排專項貸款等綠色信貸產品。推進適合時尚創意、旅游休閑、生態農業等領域的綠色信貸產品創新。開展綠色信貸資產證券化。
廣州還將推動綠色企業在中小板、創業板和主板上市以及到“新三板”和區域股權市場掛牌融資;支持廣州股權交易中心創建綠色環保板塊。
在建設綠色要素交易市場方面,何華權介紹,廣州將依托廣東省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探索開發
碳金融產品,推動碳資產抵押融資,并推進設立以碳為首個品種的廣州創新型期貨交易所。此外,研究設立排污權交易平臺,探索開展排污權、水權、用能總量指標等交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