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2017年首輪氣候會議為《巴黎協定》實施細則提供框架

2017-5-22 10:19 來源: 氣候與金融面面觀 |作者: 創綠研究院

2017年5月8日-18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簡稱《公約》)2017年首輪談判在德國波恩舉行,近四千名代表與會。來自184個締約方的談判代表進一步圍繞落實《巴黎協定》展開了為期十天的磋商,為將于今年11月份在波恩舉行的《公約》第23次締約方大會(COP23)做準備。

2017年首輪氣候會議為《巴黎協定》實施細則提供框架


本次氣候談判會議在談什么?

本次氣候變化會議包括附屬執行機構第四十六屆會議(SBI46)、附屬科學技術咨詢機構會議第四十六屆會議(SBSTA46)以及《巴黎協定》特設工作組第一屆第三期會議(APA1-3)。

在《巴黎協定》特設工作組會議中,各國繼續圍繞減緩、適應信息通報、行動和支助透明度框架、全球盤點等議題展開磋商,為落實《巴黎協定》提供指導方針,以期在2018年完成所有《巴黎協定》實施細則的談判。APA1-3也就適應基金相關事項進行了討論。

波恩氣候會議成果與下一步計劃

目標一致,會議從概念性磋商進入案文性談判:《巴黎協定》設定了全球經濟去碳化的長期目標,但落實《協定》的方法指引需要在2018年《公約》第24次締約方大會前完成。本次談判伊始,各方便積極推動談判進程。會議開幕當天,所有締約方都一致認為關于《巴黎協定》實施細則的討論應該從概念性磋商進入實質性的案文性談判,為2018年第24次《公約》締約方大會奠定基礎。中國代表團團長、國家發改委氣候司副司長陸新明接受采訪時表示各方形成了初步共識,為實施細則勾勒出了提綱。

具體議題尚有分歧:如何兼顧減緩與適應,國家氣候行動與國際支持,2020年后目標與2020年前增強行動的平衡,是各方分歧所在。發達國家更關注減緩與行動透明度,卻忽略適應以及資金、技術和能力建設等議題的討論,因此引起發展中國家的反對。比如,各締約方認識到若要實現2℃乃至1.5℃目標,各國需要將國家自主貢獻(NDC)的氣候行動目標擴大到全經濟范圍。但至于應將哪些NDC要素納入討論,各國觀點不一。立場相近發展中國家(LMDC)、非洲集團和阿拉伯國家集團認為NDC應覆蓋包括減緩、適應以及落實氣候目標的其他手段,但許多發達國家則認為NDC僅等同于減緩措施。

對于提供減緩氣候變化相關信息的目的,不同國家群體間也有所分歧。LMDC認為,制定提供信息的導則是為了明確各締約方應提供的必要信息,以保證其氣候行動的透明度,但并不意味著需要評估所有減緩措施;而一些締約方則敦促所有國家將減緩措施量化為二氧化碳當量,來評估落實長期溫控目標的進展。此外,部分發展中國家呼吁將損失與損害列入全球盤點討論之中,但遭到部分發達國家的反對。自2023年起,各國將每五年進行一次全球盤點,以評估各國在落實長期目標的集體進展情況。

由于各國提交的NDC總和距離實現2℃溫控目標仍有巨大差距,2018年將舉行促進性對話,以推動各國增強氣候雄心。根據COP22大會的要求,本次波恩會議第一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上屆締約方大會(COP22)主席國摩洛哥及今年締約方大會(COP)23主席國斐濟就2018年促進性對話展開協調及非正式磋商。觀察員在談判期間也與斐濟和摩洛哥主席國會面,提供意見建議。我們期待各國能夠利用2018年促進性對話這一平臺,逐步增強各自的國家自主貢獻,彌合減排差距,以實現《巴黎協定》2℃乃至1.5℃溫控目標。

會議最后一天,APA大會決議,將基于行動與支持的透明度、NDC和適應信息通報等內容于年底COP23大會期間舉辦圓桌會議,繼續展開磋商。有談判代表表示,即使目前談判進程緩慢,也需要確保將所有國家納入會議討論。

美國氣候政策立場引起關注,國際社會密集表態

特朗普政府對于《巴黎協定》懸而未決的立場也是各方關注的焦點之一。特朗普顧問團隊原定于5月9日討論是否停留在《巴黎協定》內,然而這一本應于4月舉辦的會議再次被拖延。一些談判代表表示,美國一再推遲公布對《巴黎協定》的決定,原因是特朗普顧問團內部對此問題有不同主張,且有回旋余地,尤其是特朗普政府正面對來自美國企業高管、領袖與民間社會的巨大壓力。

盡管特朗普仍就是否退出《巴黎協定》搖擺不定,但全球氣候行動不會因單一國家而止步不前。會議中,七十七國集團表示,去年《巴黎協定》迅速生效以及馬拉喀什氣候大會成功舉辦,表明全球氣候行動不可逆轉的趨勢。日前,中法兩國領導人表示,雙方應繼續推動全球治理變革,維護《巴黎協定》等全球治理成果。韓國新任總統文在寅也承諾將淘汰煤炭,推動清潔能源轉型。斐濟總理與德國總理默克爾將利用彼得斯貝格對話來討論《巴黎協定》實施問題。

氣候脆弱國家呼吁增強氣候雄心

本次波恩會議閉幕前一天,氣候脆弱國家聯合發布聲明,指出積極的氣候行動可以降低氣候變化帶來的風險、改善空氣質量,并將促進經濟增長、創造就業,呼吁各國繼續增強應對氣候變化的雄心,以與《巴黎協定》所設定的1.5℃溫控目標保持一致。

氣候脆弱國家還呼吁綠色氣候基金(GCF)應將資金池中的現有資金盡早投入使用,以支持極具氣候脆弱性的發展中國家采取緊急行動應對氣候變化。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的技術轉讓及能力建設支持也對發展中國家落實氣候目標十分重要。

“中國方案”與中國領導力

隨著中國在《巴黎協定》的達成與生效過程中做出積極貢獻后,波恩會議期間,中國代表團以更積極地姿態主動發聲,在關鍵議題上提出“中國方案”,推動《巴黎協定》落實細則的談判進程。中國“建設性的態度”也得到《公約》秘書處執行秘書埃斯皮諾薩的贊賞。

在波恩氣候會議召開的同時,中國在北京主場舉辦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邀請二十多位國家首腦共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發展與合作議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發言中承諾,中國將擴大絲路基金、南南合作援助基金等資金規模,并倡議建立“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為相關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提供援助。各國參會代表也在聯合公報中表示,將在氣候變化問題上立即采取行動,鼓勵《巴黎協定》所有締約方全面落實協定。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認為“一帶一路”倡議為國際社會應對氣候變化等全球性挑戰提供了新的機遇。

波恩會議落幕,G7峰會臨近

波恩會議后,G7峰會將于5月26至27日在意大利陶爾米納召開。此前,特朗普將宣布美國是否退出《巴黎協定》的時間推遲到了G7峰會之后。七國集團成員國應利用G7峰會這一平臺表達清晰且堅定的立場,堅守巴黎氣候承諾,使美國總統特朗普聽到全球對應對氣候變化的政治訴求,以促使其慎重考慮其氣候政策立場,助力全球氣候治理取得進展。

結語

氣候變化導致的全球平均溫度上升波及全球所有國家,科學家呼吁全球加強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合作,以更好地幫助各地區應對氣候變化。不僅如此,應對氣候變化可以帶來多重社會與經濟效益。聯合國最新能效技術報告指出,低碳清潔技術有助于改善空氣質量、節約水資源和土地資源的使用,并減少大量溫室氣體和污染物排放。面對氣候變化這一挑戰,正如菲律賓氣候變化委員會專員Emmanuel M. De Guzman表示:“如果不采取增強氣候行動,任何國家都不會再次變得偉大。”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