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鎮化發展規劃及公共服務建設中,金融被視為助推新型產業崛起的重要手段,低碳城鎮建設同樣也離不開金融投資。在目前新型城市、智能社區構建的框架系統中,以互聯網和環保建筑為特征的城市建設,需要國家
政策銀行、商業銀行以及各類金融機構、投資機構共同搭建城鎮化的投融資平臺。
國務院近日頒布的《2014-2015年
節能減排低碳發展行動方案》明確,要積極推進綠色融資,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加快金融產品和業務創新,加大對
節能減排降碳項目的支持力度;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上市、發行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企業債券等,拓寬融資渠道。
城鎮化建設進程加速,集聚大量人口、產業和要素的新型城市規劃無疑也需要金融渠道及功能的加強。在業內人士看來,無論是綠色產業的培育還是低碳城市目標的實現,在區域規劃及城鎮建設中,金融杠桿的使用以及投資要素的驅動非常重要。監管層相關人士透露,為實現節能減排目標,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支持綠色可持續經濟發展,有關綠色信貸指引及綠色銀行的激勵措施正在制定過程中。
在今年
深圳國際低碳
論壇上,不少城市規劃行業的專家及行業代表也認同投融資創新對城鎮化建設的重要作用。復星集團主席執行官梁新信軍表示,金融功能的加強實際上給城市帶來非常好的杠桿性成長機會,當下各地在城市建設進程中普遍采用PPP模式(公私合作模式),其中包含銀行融資平臺、自行發債平臺以及主動對接保險資金等多元化籌措資金的渠道。現在需要順應各地以PPP模式建設城鎮化的趨勢,引進核心產業以及核心產業配套的延伸產業,做到產城融合,進而最大限度地降低能耗。
中國新城鎮公司副主席施建認為,低碳城市的規劃和建設實際上離不開政策性銀行機構帶來的大規模、資金高密度的支持。以國家政策性銀行牽頭搭建城鎮化建設平臺,以低于
市場的優惠利率拿到部分啟動資金,在組合社會化的平臺資金,共同進行城市建設。這類社會化的資金和融資平臺能夠構成城鎮建設重要的資金保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