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
綠色產業的發展和傳統產業綠色改造對金融的需求日益強勁,這使得“綠色金融”成為金融機構,特別是銀行業發展的新的趨勢和潮流。
中國改革開放背景下鄉鎮企業的崛起使中國新型城鎮化逐步成為介乎于城市和農村兩者之間的中間帶,從而使中國的城市和農村的二元結構發生了歷史性的變革,中國國民經濟呈現出了三元結構的新局面。一方面以北上廣為代表的大城市的發展受到了局限。環保、人口、
交通和生活成本等大城市病
問題突出;另一方面以鄉村集體經濟的崛起和農業現代化為基礎,農村地區的生活水平也急需向城市化標準邁進,兩端高速發展的結果都需要一個中間帶來承載或過度,那么這個中間帶就是新型城鎮化。在中國新型城鎮化發展的過程中,特色小鎮的出現加速了我國新型城鎮化的進程,特色小鎮在新型城鎮化過程中起到了助推器和產業轉型升級的作用。
一、綠色金融和特色小鎮生逢其時。
2016年中國發生了兩件對經濟發展影響深遠的兩件大事。一是綠色金融在上半年分別被寫進了《政府工作報告》、《“十三五”規劃綱要》和G20杭州峰會議程;二是2016年下半年的7月,住建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財政部聯合發布《關于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到2020年,培育1000個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閑旅游、商貿物流、現代制造、教育科技、傳統文化、美麗宜居等特色小鎮。這個通知助推了中國培育和建設“特色小鎮”的步伐。
二、綠色金融和特色小鎮具有共同的理念。
根據2016年8月31日,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委發布的《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中,綠色金融定義為是指為支持環境改善、應對氣候變化和資源節約高效利用的經濟活動,即對環保、
節能、清潔能源、綠色交通、綠色建筑等領域的項目投融資、項目運營、風險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務。
與傳統金融相比,綠色金融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它更強調人類社會的生存環境利益,它將對環境保護和對資源的有效利用程度作為計量其活動成效的標準之一,通過自身活動引導各經濟主體,注重自然生態平衡,與環境保護、生態平衡的協調發展,最終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在我國特色小鎮發展的過程中形成了三個具有代表性的描述,其中以是不是建制鎮為標準形成了兩種特色小鎮,即必須為建制鎮為單位的住建部模式和不一定以建制鎮為標準的
浙江和國家發改委模式。
浙江定義:特色小鎮不是行政區劃單元上的“鎮”,也不是產業園區的“區”,風景區的“區”。是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面向未來,聚焦支撐浙江長遠發展的七大新產業,兼顧歷史經典產業,找準產業定位,融合產業、文化、旅游、社區功能,集聚高端要素,形成“產、城、人、文”四位一體的創新創業發展平臺。
國家發改委描述:特色小鎮主要指聚集特色產業和新興產業,集聚發展要素,不同于行政建制鎮和產業園區的創新創業平臺。
住建部建制鎮特色小鎮描述:特色小城鎮是指以建制鎮政府為單位,要求具有特色鮮明的產業形態、和諧宜居的美麗環境、彰顯特色的傳統文化、便捷完善的設施服務、靈活創新的體制機制等條件,具有一定人口和經濟規模的建制鎮。
從以上可以看出綠色金融和特色小鎮具有相似的“使命”,都在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應運而生,都為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和發展綠色產業服務,具有牽手的共同“生活理念”。
三、綠色金融與特色小鎮“門當戶對”。
近幾年來,我國政府對綠色金融和特色小鎮都很重視,出臺了一系列支持和引導
政策。
01
世界各國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紛紛出臺各種文件推行“綠色金融”政策。
1979年9月,十一屆四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加快農業發展 若干問題的決定》,要求有計劃地發展小城鎮建設和加強城市對農村的支援,明確提出了發展小城鎮的意義和基本思路。
02
黨的十八大確立了生態文明國家發展戰略,綠色金融逐漸上升為國家戰略。
黨的十八大也提出了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
03
2016年被綠色金融專家稱為綠色金融元年。2016年也是特色小鎮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
2016年3月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綠色金融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2016年3月17日,《“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建立綠色金融體系,發展綠色信貸、綠色債券、設立綠色發展基金”。
2016年8月31日,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等七部委聯合印發了《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中國成為全球首個建立了比較完整的綠色金融政策體系的經濟體。
2016年9月4日-5日,在中國杭州舉行的第十一次G20峰會,在中國的倡導下,綠色金融被首次納入會議議程。由中國主導的G20金融研究小組,推動綠色金融一體寫入G20公報之中,促其達成了國際共識。
2016年2月2日,《國務院關于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若干意見》提出:加快特色鎮發展。
2016年3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加快發展中小城市和特色鎮,因地制宜發展特色鮮明、產城融合、充滿魅力的小城鎮。
2016年7月,住建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財政部聯合發布《關于開展特色小鎮培 育工作的通知》提出:到2020年,培育1000個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閑旅游、 商貿物流、現代制造、教育科技、傳統文化、美麗宜居等特色小鎮。
2016年10月10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印發《關于推進政策性金融支持小城鎮建設的通知》。
2016年10月14日,住建部公布了第一批127個中國特色小鎮名單。
2016年10月3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加快美麗特色小(城)鎮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堅持創新探索、堅持因地制宜、 堅持產業立鎮、堅持以人為本、堅持
市場主導。
2016年12月12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國家開發銀行、中國光大銀行、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中國城鎮化促進會印發了《關于實施“千企千鎮工程”推進魅力特色小(城)鎮建設的通知》。
04
2017年綠色金融和特色小鎮向縱深發展
2017年6月8日,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國家標準委聯合發布《金融業標準化體系建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明確了綠色金融工程的標準化問題。
2017年6月14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在浙江、
江西、廣東、
貴州、
新疆5省(區)選擇部分地方,建設各有側重、各具特色的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
2017年10月18日,習主席在19大報告中號召加快建立綠色生產和消費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導向,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發展綠色金融,壯大節能環保產業、清潔生產產業、清潔能源產業。綠色金融首次進入中國共產黨的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里。
2017年4月1日,住建部、中國建設銀行聯合下發《關于推進商業金融支持小城鎮建設的通知》,建設銀行全國各分行將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確保項目資金落地。
2017年8月28日,住建部公布了第二批276個特色小鎮名單,至此住建部共公布了兩批共403個特色小鎮名單。
四、發展綠色金融和特色小鎮具有共同的使命:
特色小鎮培育工作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特色小鎮、小城鎮建設,加快“十三五”期間發展特色鎮要求的重要舉措;是創新體制機制、加快推動經濟社會轉型,提高小城鎮經濟活力的重要內容;是推動全國城鎮化進程,開展新型城鎮化建設,提高小城鎮人口吸納能力的重要內容;是深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高農村公共服務支撐能力的重要抓手。
發展綠色金融是支撐環保行業發展的基礎,推動綠色經濟、低碳經濟和循環經濟的發展,有助于推動我國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提升經濟增長潛力。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環保行業的發展必將產生大量的資金需求,銀行業通過信貸杠桿約束污染企業發展,提供更多的資金支持環保產業,而環保產業帶來的經濟利潤也會部分回流至銀行業實現企業和銀行的雙贏。
構建綠色金融體系,不僅有助于加快我國經濟向綠色化轉型,支持生態文明建設,也有利于促進環保、新能源、節能等領域的技術進步,加快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提升經濟增長潛力。
五、綠色金融和特色小鎮“牽手”的重大意義。
發展綠色產業是特色小鎮的必然選擇。
綠色經濟發展模式已成為下一輪全球經濟增長的指導力量。 “綠色”正逐漸成為市場準入的標準和競爭取勝的必備條件,成為產業競爭力的核心和市場通行的規則。作為以產業為核心的特色小鎮只有緊跟世界科技革命和新興產業發展潮流,才能繼續保持可持續發展態勢。
特色小鎮為綠色金融提供投資方向。
以綠色產業為核心的特色小鎮為綠色金融提供了精準的投資方向。特色小鎮是新型城鎮化的助推器。美國城鎮化率達到90%、韓國達到80%與我國52.6%存在現實差距,城鎮化背負著擴大內需、拉動增長的重任。
綠色金融是特色小鎮發展的強大支柱。
筆者一年來考察30多家特色小鎮,都說只要有好的項目不缺資金。但往往大部分特色小鎮還是因為資金問題阻礙了持續發展和提高。
綠色金融能為特色小鎮補足短板,使其持續、健康、高標準發展。
綜上所述,綠色金融與特色小鎮牽手,能互相分享各自的政策紅利,天時地利,人心所向,正當時!(作者為中國林業與環境促進會特色小鎮委員會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