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全面改革和綠色治理推動綠色增長

2014-7-21 23:14 來源: 中國經濟時報

2013年《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將使得資源要素相對價格更好地反映其全生命周期成本,這一方面會減緩粗放型經濟部門的增長,另一方面也會改善各種要素配置效率,孕育新的高質量、可持續的增長點,進而對未來經濟增長產生重大的影響。可以把這種影響概括為:“全面改革和綠色治理推動綠色增長”。

第一,全面改革將提升產業技術水平、優化要素配置結構和產業結構,提高單位能源消耗和單位排放的產出水平。《決定》指出,“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決定》各項改革措施的落實,將帶來幾方面的積極效果。(1)各行各業的要素配置效率將進一步提高;(2)各行各業的技術水平將持續提升;(3)低能耗、低排放的高端制造業和服務業將更快地發展。國民經濟整體的能耗強度和排放強度將因此而持續降低關于“綠色治理”的概念(請參見王金照等,2013年)。

第二,《決定》提出的綠色治理措施,將促進節能環保產業本身成為重要的經濟增長推動力量。2012年年底,中國節能環保產業產值達到2.7萬億元人民幣(國家發改委,2013年)。《決定》提出的如下措施,將促進中國節能減排產業本身繼續快速發展,成為拉動經濟的新的高質量增長點。

(1)加快自然資源及其產品價格改革,全面反映市場供求、資源稀缺程度、生態環境損害成本和修復效益。堅持使用資源付費和誰污染環境、誰破壞生態誰付費原則,這些措施將形成充分反映資源環境要素全周期成本的價格體系,引導能源和排放容量的優化配置。

(2)調整消費稅征收范圍、環節、稅率,把高耗能、高污染產品及部分高檔消費品納入征收范圍。加快資源稅改革,推動環境保護費改稅。逐步將資源稅擴展到占用各種自然生態空間,將形成充分反映外部性的稅收體系,也會促進能源和排放容量的優化配置。

(3)強化節能節地節水、環境、技術、安全等市場準入標準,將形成體現更高生態環保要求的市場準入門檻。

(4)發展環保市場,推行節能量、碳排放權、排污權、水權交易制度,建立吸引社會資本投入生態環境保護的市場化機制,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將孕育更加靈活有效的生態環保市場體系。

(5)完善發展成果考核評價體系,糾正單純以經濟增長速度評定政績的偏向,加大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產能過剩、科技創新、安全生產、新增債務等指標的權重,將形成對政府的綠色考核,引導政府轉變職能,更加重視綠色發展。

(6)及時公布環境信息,健全舉報制度,加強社會監督。完善污染物排放許可制,實行企事業單位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對造成生態環境損害的責任者嚴格實行賠償制度,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這將形成更嚴格的生態環保法律責任體系。

第三,人均收入水平提高之后,需求收入彈性較高的生態和環境資源的相對價格將不斷提升。這將為經濟發展水平較低但生態環境較好的地區開辟綠色增長路徑。

經驗表明,一個國家邁向高收入過程中,并不是把所有國土空間都進行同樣深度的開發。大量人口和高生產率的經濟活動,往往會積聚在大江大河三角洲和少數核心城市地區的相對狹小的地域范圍內。而大量其他地區將維持自然的原生態。這些地區稀疏而居的人口,通過其居住地原生態環境和自然產品供給彈性小、需求收入彈性高兩種效應的綜合影響,而分享城市地區生產率提升的效應。這在一定程度上類似于可貿易和不可貿易部門之間的巴薩拉—薩繆爾森效應。這樣,目前階段經濟開發程度較低、發展相對滯后的地區,可以走出一條綠色增長路徑。

《決定》提出的如下措施,將促進這些效應的釋放。(1)堅持誰受益、誰補償原則,完善對重點生態功能區的生態補償機制,推動地區間建立橫向生態補償制度。(2)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堅定不移實施主體功能區制度,建立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嚴格按照主體功能區定位推動發展,建立國家公園體制。對限制開發區域和生態脆弱的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取消地區生產總值考核。探索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對領導干部實行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建立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責任制。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