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7-24 14:55 來源: 中國碳交易網
3地5港口應以整合存量為主
政策層面,京津冀一體化也開始加速。7月19日,京津冀協同發展稅收工作領導小組正式成立,要求建立三地互認的政策管理制度,統籌稅收政策措施。海關方面,《京津冀區域通關改革一體化方案》已于7月1日正式在京津兩地全面展開,10月份將擴大到石家莊海關。
《京津冀交通協同發展計劃》中,共包括秦皇島港、京唐港、曹妃甸港、天津港和黃驊港5個港口。作為一體化發展重要的物流運輸平臺,三地港口的整合將直接影響京津冀產業協同發展的效應。
一位不愿具名的某部委專家表示,三地5港首先要規劃布局一體化,三地之間的港口關系需要統一考慮,不能各自計算,否則這種規劃布局就無法細化。而從三地產業結構來看,港口規劃布局發展方向須以能源和散貨為主、集裝箱為輔。他說,“因為京津冀區域不是國內外貿易商品的生產基地,而是工業、原材料的生產基地。”
這位專家認為,在5港口建設發展一體化上,應該以天津港為中心,以盤活港口存量、整合港口資源為主,而非以建設碼頭、發展泊位為主,不需要搞新的建設。“因為天津的政策最為寬松,且有東疆保稅港區以及將來自貿區獲批的優勢,以此為中心,盤活北邊的京唐港、曹妃甸以及南面的黃驊港區域。”
他說,三地在發展中,已經存在重復和同質建設問題,所以三地港口最主要是資源盤活、功能整合。建議5港口可以嘗試經營管理一體化,建設跨地區的港口集團。
至于整合以后港口的貨運吞吐量是否會發生變化,這位專家認為,京津冀的港口和腹地將在一段時間內維持不變的態勢。“如果整合得好、服務發展上去了,對中西部的吸引會增大,港口吞吐量會有增長,如果只是形式上的整合,則不會有太大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