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中國互聯網金融報告(2014)》

2014-8-2 17:21 來源: 新華財經

   8月2日舉行的2014年中國互聯網金融發展圓桌會議上,新華社旗下《金融世界》、中國互聯網協會正式發布了《中國互聯網金融報告(2014)》,對當前互聯網金融領域的發展、創新、安全、監管等進行了全景式的盤點分析。

    《中國互聯網金融報告(2014)》報告共分十大部分,近8萬字,涵蓋了P2P網貸、眾籌融資、互聯網支付、互聯網基金銷售、互聯網保險、電商小貸、互聯網金融投資等互聯網金融細分市場的發展走向和典型案例,以及互聯網金融信息安全、監管現狀和發展趨勢。

    報告由陽光保險集團、艾瑞咨詢集團、互聯網實驗室、中國互聯網協會研究中心提供數據支持。

    P2P網貸:重量級財團開始入場 利率水平料將繼續下滑

    報告顯示,截至2014年6月,P2P網貸平臺數量達到1263家,半年成交金額接近1000億元人民幣,接近2013年全年成交金額。預計到2014年底行業月成交額會超過300億元,全年累計成交額將超過3000億元。

    截至2014年7月,P2P網貸投資的數量約為29萬人,行業存量資金為337.6億元,比2013年增長近一倍。其中,不乏千萬級百萬級的投資人。目前市場還是資金多于項目,投資人資金站崗嚴重。隨著互聯網金融和P2P網貸的持續火熱,2014年具有金融背景和大型集團背景的重量級玩家開始入場,網貸投資人規模、成交金額都將會有巨大的發展。目前成交額超過1億元的P2P平臺有30家,成交量超過70億元,占總成交量的52%左右。

    從地區分布來看,全國P2P網貸平臺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民間借貸發達的地區,其中廣東(316家)、浙江(168家)、山東(87家)、北京(70家)、上海(62家),三省兩市共計703家P2P網貸平臺,超過了全國總數的55%。三省兩市2013年的平臺交易額占全行業成交額的76.2%。目前全國除西藏無平臺外,每個省份都有P2P平臺。

    對于P2P網貸平臺的利率水平,報告指出,網貸產品在上線初一段時間內會用高息來吸引全國的投資人,預計高息平臺在今年還會持續一段時間。從利率的走勢可以看出,整個行業趨于良性發展,利率下滑明顯。2014年6月份首次跌破20%的年化收益。預計未來的利率水平還會持續下滑。

    從未來發展趨勢看,報告預計,P2P網絡信貸牌照未來將成為國家監管的主要手段。同時預計將會有更多P2P貸款行業聯盟和行業自律組織出現,形成針對不同地域,不同貸款行業,不同營運模式等多維度的自監管體系。隨著P2P貸款行業聯盟和行業自律組織的出現,業內標準逐步趨向統一。

    互聯網支付:行業并購將加速 市場爭奪延伸至線下和二三線城市

    根據互聯網金融報告,2013年互聯網支付占比迅速擴大至31.2%,市場結構呈現天下三分局面,其中以銀聯商務為主的銀聯派支付企業的市場份額占比最大為39.8%,以支付寶和財付通為主的互聯網巨頭派占28.9%,其它第三方支付公司占比為17%。

    另外移動支付進入高增長時期,2013年,移動支付交易規模增長率高達707%,相比之下其他細分領域增速均未超過50%,其中銀行卡收單增速為23%,互聯網支付為46.8%,預付卡增速為44.5%。我國手機支付、網絡銀行、金融證券管理相關的各類手機應用軟件的累計下載量超過4億次。其中,支付寶錢包下載量占比高達58%。

    截至2014年7月,國內獲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企業已經達到269家,不同服務牌照總數共計超過500張,主要支付市場處于相對飽和的狀態,預計未來打破市場競爭格局的主要方式是收購。未來支付行業收購分為三個方向,首先,無支付牌照的商務企業收購有支付牌照的企業,以完善自身商業生態;其次,強強聯合,以求更豐富的業務范圍和市場份額,最后,未來央行再發支付牌照的可能性和數量規模均會減少,因此未來新競爭者獲得支付牌照的最快捷徑就是收購。

    另外,報告指出,未來互聯網支付市場的爭奪將更為激烈,蔓延至線下和二三線城市。隨著線下市場的重要性逐步提高,以及O2O商業環境下多種技術及模式創新的增多,線下市場將會成為支付企業爭奪的新焦點。二三線城市方面,從我國獲牌企業的分布來看,北上廣等一線城市占絕大部分,其問題的根源在于一線城市擁有適合支付產業發展的市場,但這并不意味著二三線城市及欠發達地區沒有支付需求,未來二三線城市市場將成為支付行業發展的新藍海,越早的進入,就會爭取到更多的主動權。

    另外,報告還指出,新型支付方式的發展,提升了支付效率,對整個金融資源配置效率提高起到倒逼作用,在宏觀上對金融體系有著深遠影響,這種改變甚至在整個貨幣體系或者是金融體系的穩定性、貨幣政策傳導效率等方面都可能有所體現。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