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后,諸多車企將因二氧化
碳排放在歐洲
市場面臨處罰。對此,以FCA為代表的車企或將預先購買額度,避免罰款;另一部分包括大眾在內的汽車品牌則將進行電動汽車的戰略性發展,盡量減少碳排放。
6月26日,相關研究報告公布,如果大眾和菲亞特克萊斯勒(FCA)在2021年無法達到歐盟設定的二氧化碳目標排放量,兩家車企將分別面臨高達18.3億歐元(約合20.8億美元)和7.46億歐元(8.5億美元)的罰款。
面對兩年后巨大的罰款數字,很多車企開始恐慌。確切的說,歐盟的新排放規定留給他們的時間已經不是很多了。從2020年開始,新車輛每公里排放的二氧化碳不應超過95克的排放新規將在歐洲地區正式進行實施。
目前,2019年已經過半,這意味著在歐洲市場進行銷售的汽車產品將在半年之后接受新的考驗。對于車企而言,新的排放標準太過嚴苛,它們大部分或將因違反新規而在不同程度上繳納罰款,而大眾汽車和FCA只是其中的代表。
在全球新能源汽車迅速發展的趨勢下,為何汽車制造商還會在歐洲因碳排放量面臨罰款風險?對此,他們將作出怎樣的應對措施?這些都將成為車企乃至整個行業接下來將要考慮的
問題。
歐盟排放新規下,誰將免受處罰?
相關資料顯示,早在2012年時,歐盟委員會開始提議將汽車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標準進一步降低至95克/公里。當時,這一消息遭到了包括德國品牌在內的眾多車企反對。
即便如此,在兩年后的2014年2月,歐盟正式設定一項全球最為嚴格的汽車碳排放控制目標。根據相關內容,從2020年1月1日起,歐盟范圍內所銷售的95%的新車二氧化碳排放平均水平須達到每公里不超過95克,到2021年這一要求必須覆蓋所有在歐盟范圍銷售的新車。
相關數據顯示,在過去的2018年中,歐洲汽車二氧化碳的平均排放量為120.5克/公里,相比歐盟95克/公里的最新排放標準,去年的排放量已經超過了26.8%。換句話說,如果車企想在2020年時成績“達標”,就必須在2019年的時間中將汽車的二氧化碳排放再減少25.5克/公里。
按照2018年的排放數據計算,大眾汽車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制造商將面臨最高罰款金額,這一數字很可能達到90億歐元,而到2021年時,隨著大眾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罰款或將減少至18.3億歐元。除此之外,標致雪鐵龍集團(PSA)、菲亞特克萊斯勒(FCA)、寶馬、戴姆勒等主流傳統汽車汽車都將在不同程度上于歐洲市場受到影響。
雖然歐洲的排放標準極為嚴格,但并不是說沒有企業能夠實現。據了解,在2018年中,豐田因生產普銳斯(Prius)和其他幾款混合動力車型,其在歐洲成為唯一一家排放量下降的汽車品牌。發展到2021年時,豐田和沃爾沃極有可能成為為數不多的免受處罰的大型汽車制造商。
車企如何應對“95克”的排放標準?
從排放新規出臺到正式執行,歐盟給留給車企的時間有六年之多。在此期間,全球車企紛紛制定電動化戰略,但相關研究表明,一個汽車廠商在同時設計、生產內燃機和電動汽車平臺的每年平均成本達到23億美元,這對于很多車企而言無疑是一項高昂的費用支出。
另外,在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道路上,汽車制造商想要迅速的在幾年之間達到歐洲嚴格的排放目標,這本身就是非常困難。為此,作為歐洲最大的汽車制造商,大眾將從明年開始加大電動汽車的生產,預計在未來10年中將整體銷量增加到2200萬輛,以滿足歐盟排放規定。
對于FCA而言,其似乎沒有像大眾汽車一樣循規蹈矩,在電動汽車發展上進行更為具體的推動計劃,反而在上個月向特斯拉購買了18億歐元的二氧化碳排放額度,以此避免在歐洲或美國等市場遭到巨額處罰。
通過購買二氧化碳而免受罰款,這是大多數汽車企業在排放標準上的最后解決辦法。但FCA對此表說,這應該是其在遵守歐盟最新排放標準前提下最為經濟的一項解決方式,當然,其中也包括支付相關的罰款。
另外,在豪華車企方面,寶馬和戴姆勒的態度較為謹慎。在他們看來,接受罰款并不是明智選擇,最重要的還將進行新能源汽車的戰略性發展。此前,寶馬剛剛宣布將新能源汽車布局規劃提前兩年完成,到2023年時向市場提供25款電動車。
中國減少碳排放為何勢在必行?
多年之前,歐盟為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在汽車市場中制定了極為嚴格的標準。而在去年年底,聯合國環境署發表報告指出,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近4年來再次上升,因此全球各國需要努力達成減碳計劃。
相關數據顯示,歐盟2018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為35億噸,美國的排放總量54億噸,相比之下,中國的這一數據已經達到100億噸。此時,中國更需要從各產業進行控制,減少二氧化碳的整體排放量。在此基礎上,近期中國汽車市場的國五轉國六也是其中的重要措施之一。
歐洲的新排放標準給了汽車制造商近六年的準備時間,但發展至今,它依然是車企未來道路上的一大挑戰。相比之下,國五轉國六將在產品技術、汽車銷售、
政策支持等多個方面存在不同問題。
對于中國汽車市場即將實施的國六標準,其被稱作是史上最嚴的標準。相關資料顯示,該標準不再單一的參照歐洲標準,同時引入中國特殊工況,借鑒了美國等多方條例。在這樣的形勢下,中國才能用一條適應自己國情且走在前列的
法規,為世界減輕能源和環境壓力作出表率。
縱觀全球汽車產業的發展,歐盟等發達國家地區早已率先推出嚴苛的汽車二氧化碳排放標準,推動汽車產業向電氣化轉型。而中國目前對于乘用車的碳排放政策逐步趨嚴,從而提升中國汽車產業的不斷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