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觀點】減少食物浪費是城市實現碳中和的必答題

2019-9-10 10:00 來源: 對話2049 |作者: 李昂

微博網友@小椅子Zoe的一篇微博讓食物浪費問題成為了最近網絡討論的熱點之一。這篇微博提到,裝在精致餐盒中的“新鮮飯菜、海鮮、甜品、飲料、點心,一批批從貨架上撤下,丟到小車里拉走扔掉。”而且按照企業的管理規定,晚上9:30之后尚未售出的商品需要做報廢處理,禁止出售。別說作者的媽媽感到心靈震撼,年輕人也是捶胸頓足的惋惜和心疼。這篇微博得到了近15000個評論以及2萬多次的轉發。留言區內容也很精彩,網友們列舉了他們遇到過的食物浪費的情景,多家知名連鎖食品企業被提及,情景與原貼作者的描述非常類似。


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的定義,食物損失主要有兩種形式——食物損耗(Food Loss)以及食物浪費(Food Waste)。前者是指食物在收獲、加工、儲運等過程中造成的食物量的減少;后者是指在零售或消費端丟棄原本可被食用的食物[1]。在這種定義下,在盒馬鮮生發生的情況應該算作食物浪費。

《中國城市餐飲食物浪費報告》認為,兩者的區別主要在于食物損耗主要是由于技術裝備水平限制導致的,而食物浪費則更強調主觀價值判斷,其實是更可控的。

食物損失造成資源浪費且排放大量溫室氣體

下圖所示為食物系統可能產生溫室氣體排放的各個環節。其中,農業預生產及農業生產產生的溫室氣體占全球排放的15-25%,農業生產后期的排放占5-10%。

來源:基于(Environmental Change Institute, 2019)[5]及(Vermeulen et al., 2012)[6]

食物損失會造成資源的浪費,同時會排放大量的溫室氣體。IPCC在今年8月發布的《Climate Change and Land》特別報告中指出,全球有25-30%的食物在到達餐桌前就損失掉了。隨之發生的是,為了種植、包裝、運輸、制作這些食物而消耗的能源也同樣被浪費掉了,除此之外,食物腐敗還會釋放甲烷。該報告聯合主席Eduardo Calvo Buendía在發布會上提出與食物系統有關的溫室氣體排放[2]占全球排放量的1/3左右[3]。2011年,由于食物損失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有近44億噸二氧化碳[4]。



來源:CAIT. 2015; FAO. 2015.Food wastage footprint & climate change. Rome: FAO.*數據包括6種溫室氣體,且涵蓋土地利用性質改變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國家數據是2012年的,但食物損失數據是2011年的。為了避免重復計算,食物損失數據不應與國家排放數據加總。

減少食物浪費是實現碳中和的必答題

進入“后巴黎時代”的各簽署國都在為2℃目標的實現而采取行動,并“努力將氣溫升幅限制在工業化前水平以上1.5℃之內”。將升溫控制在2℃意味著2050年的排放要較2010年降低40-70% ,而1.5℃目標則意味著2030年前,全球年排放需要在2010年的基礎上削減45%,并在2050年達成“碳中和”的目標。不管是2℃還是1.5℃目標,我們都不能忽視由于食物損失造成溫室氣體排放。對于已經提出要在2050年實現碳中和的國家和城市而言,減少食物浪費是它們達成減排目標的必答題。

根據綠色創新發展中心的不完全統計,全球有88個城市提出中長期減排意愿[7],其中51個提出要在2050年或之前實現碳中和[8]。在對其中28個城市的規劃文本進行分析后,我們可以看到大多數城市在減少食物損失方面都設定了目標,并制定了相應的行動方案。如果將減少食物系統相關排放的行動,如購買本地食物、減少不必要的食品包裝、提高有機垃圾分類比例等也納入考量,那么這些城市的行動就更加廣泛了。

技術創新和消費行為改變至關重要

相比于消費行為的改變,食物供應鏈中的技術進步似乎能更加快速且有效地減少食物損耗。例如提高農場的儲藏條件,通過信息技術手段有效對接農場和消費端,提高冷鏈配送比例較少運送過程中的食物腐敗等。但過低的農產品收購價格會阻礙新技術的應用,因此對于儲運、包裝或者信息技術創新的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就格外重要。

在終端消費環節,由于牽扯到不同利益相關方對于食物消費的價值判斷,且受到文化、社會等多種因素影響,減少食物損失的解決方案會變得更加復雜。消費環節的主要參與者是食品制造商、超市、餐館以及個人消費者,這些參與者的責任和行為偏好不盡相同,為了減少食物浪費的行動也有所區別。下圖列舉了不同參與者可以在減少食物浪費中采取的行動。


以下是幾點對消費者減少食物浪費的建議,與大家共勉:吃多少買多少,吃多少拿多少,不要在餓的時候逛超市。對剩飯菜做一些有創意的事情。新加坡有個案例,為了減少剩菜剩飯的產生量,特意做了一本剩菜菜譜,加工過的剩菜剩飯保準你都認(吃)不出來。熟透或者不好看的蔬果,過了最佳食用期但沒過保質期的食物,可以用來做糕點、果醬或者調味醬。理性消費,買東西之前請先看看冰箱里是否還有空間。如果實在需要扔掉一些食物,請一定將廚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分開收集。

[1] Fao.org. (2019). Sustainability Pathways: Food loss and waste. [online] Available at: http://www.fao.org/nr/sustainability/food-loss-and-waste [Accessed 5 Sep. 2019].
[2] 此處涉及的溫室氣體排放包括食物的生產、加工、運輸、銷售、損耗以及浪費。
[3] RECYCLING magazine. (2019). To tackle climate change we need to rethink our food system - RECYCLING magazine. [online] Available at: https://www.recycling-magazine.com/2019/08/10/to-tackle-climate-change-we-need-to-rethink-our-food-system/ [Accessed 6 Sep. 2019].
[4] What’s Food Loss and Waste Got to Do with Climate Change? A Lot, Actually. [WWW Document], 2015. . 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 URL https://www.wri.org/blog/2015/12/whats-food-loss-and-waste-got-do-climate-change-lot-actually (accessed 9.5.19).
[5] Vermeulen, S.J., Campbell, B.M., Ingram, J.S.I., 2012. Climate Change and Food Systems. Annual Review of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37, 195–222. https://doi.org/10.1146/annurev-environ-020411-130608[6] Foodsource.org.uk. (2019). 3.1 What is the food system’s contribution to the global GHG emissions total? | FCRNfoodsource. [online] Available at: https://foodsource.org.uk/31-what-food-system%E2%80%99s-contribution-global-ghg-emissions-total [Accessed 6 Sep. 2019].[7] 此處對于中長期減排意愿的定義是城市提出2030-2050年的減排愿景,包括:碳中和、零碳或深度減排。
[8] 根據UNEP2014年發布的報告《The emissions GAP report 2014 a UNEP synthesis report》中的定義,碳中和(凈零碳)指一些二氧化碳排放可以通過相同數量的二氧化碳吸收(負排放)來補償,即:由于人類活動導致的大氣二氧化碳凈輸入為零。
[9] First-in-first-out (FIFO) and first-expire-first-out (FEFO) Policy
[10] 有一種名為LiguiGlide的材料可以使瓶子內部的食物,如番茄醬等,更容易流出,減少瓶內的殘留

(本文作者李昂女士是綠色創新發展中心的項目主任/高級分析師,主要負責城市低碳發展相關的研究工作。主持參與了《中國城市低碳發展規劃峰值和案例研究》、《城市溫室氣體減排規劃及方案編制指南》、《中國城市綠色低碳發展融資實踐和探索(暫定名)》及《低碳政策庫》等研究項目。她在可持續發展領域有十余年的工作經驗,曾就職于綠色和平、世界自然基金會以及德國國際合作機構等機構。2012年作為“志奮領”學者獲得埃克塞特大學能源政策碩士學位。)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