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碳金融的界定及其分析框架

2014-9-12 17:44 來源: 中國碳交易網

       目前,碳金融沒有一個統一的概念。一般而言,泛指所有服務于限制溫室氣體排放的金融活動,包括直接投融資、碳指標交易和銀行貸款等。

       碳金融的興起源于國際氣候政策的變化,最早源于20世紀70年代。早期學者的研究還局限于研究碳排放與環境的關系,指出政府應當通過政治權利限制碳排放。Stigler論證了碳排放與公共政策的關系。他的分析有三個假設:第一,國家是強制權的基本源泉,能夠改善利益集團處境;第二,利益集團有更多的激勵影響監管者;第三,監管當局是理性的,會選擇效用最大化的行為。因此,政府應借助于國家公共政策的力量減少利益集團的碳排放行為。19世紀末20世紀初期,由于各國政府開始逐漸認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同時伴隨著5赤道條約6、5京都議定書6的簽訂,對于碳金融的研究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John和Park通過調查碳稅的歷史,建議應以市場手段作為導向,來量化市場異構污染控制的效率效益。Aidt建立提出環保的模型著重于特殊利益集團政治、產業內貿易和跨國環境外部性,提出環境保護不足的國家相對于已有穩定環保體系的國家,會在發展中受到障礙。

       國內對于低碳金融的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胥剛率先提出綠色金融的概念,指出應正確理解構建綠色金融制度的必要性。陳光春論述了綠色金融理念下的融資制度策略,即組建政策性銀行、發行綠色金融債券、設立綠色產業基金、支持綠色企業上市等董玉華提出利用金融風險管理手段和技術來治理環境污染,可以讓綠色金融制度起到個人、政府等難以起到的作用。國內學者在研究碳金融制度構建的同時,對低碳經濟下的金融業運行機制進行了初步探討,高建良將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的理論相結合,首次闡述了綠色金融對于產業發展的傳導機制。吳玉宇提出了我國碳金融機制創新策略:搭建交易平臺、創造穩定交易環境、培育中介市場、創新碳金融業務新模式、構建有效激勵機制、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及控制金融交易風險。

       現有研究成果從不同角度初步架構了碳金融體系,為我們系統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礎。但我們也可發現其存在如下不足:一是分析的切入點單一,或研究政府行為選擇,或關注政府與微觀經濟的博弈行為,或單純強調利用市場的力量來解決環境保護的問題等;二是關注低碳經濟和碳金融的現狀和發展歷程較多,而對低碳經濟下的金融業運行機制與制度以及從多維度架構碳金融體系缺乏系統和全方位的思考。因此,在國內外現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于系統研究低碳經濟下的金融支撐體系以及建立起有應用價值的實證研究框架體系具有重要意義。(完)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