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今年要淘汰
鋼鐵2700萬噸、
水泥4200萬噸、平板
玻璃3500萬標準箱等落后產能,確保“十二五”淘汰任務提前一年完成,真正做到壓下來,決不再反彈。
解讀:專家認為,政府工作報告之所以明確“決不再反彈”,說明相關行業“重復淘汰”、“暫時淘汰”的現象比較突出,落后產能淘汰的形勢依然嚴峻。
據了解,由于水泥不是全負荷開工的行業,產能比實際產量要大。以2012年為例,當年我國水泥行業實際產量為218404.78萬噸,全國水泥產量水泥磨機開工率在70%左右,由此可以推斷出全國去年水泥行業產能大概超過9億噸,而當年實際淘汰落后產能約為2.8億噸。
對此,水泥行業分析師盧寧認為水泥行業淘汰落后產能存在“重復淘汰”、“暫時淘汰”等
問題。據他介紹,一些往年已經淘汰的企業在新公布的名單中仍舊會出現,也就是已淘汰卻再次上榜。再就是一些企業會采取暫時停工或者改磨礦粉來躲避淘汰。除此之外,很多廠家會更換更大產能的磨機,這樣以新代舊,按照要求淘汰掉了低產能的機器,而實際上卻擴大了廠家本身的產能。由于落后產能多次反彈,對我國的大氣環境造成了比較嚴重的影響。
據介紹,水泥在生產過程中粉磨、高溫煅燒等工藝需要消耗大量燃料和電能,同時釋放出顆粒物等污染物質。其粉塵排放占到工業排放總量的30%,氮氧化物排放量約占全國總量的10%~12%,由此對霧霾天氣形成有著直接的推動。為此,公眾環境研究中心等多家機構發布的 《綠色證券首期報告》指出,水泥業對環境惡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公眾環境研究中心稱,“通過調研初步梳理出超標違規的水泥行業上市公司及其主要投資者后,我們分別向17家上市公司及22家投資公司的CEO發出環保提示信。但是,環保提示信發出一周后,未有任何一家上市公司聯系環保組織。通過隨后再一輪的主動溝通,我們遺憾地看到,其中16家企業對其環境違規問題采取回避態度。” 業內人士認為,在政府工作報告的明確要求下,地方政府會拿出更有針對性的措施,水泥、鋼鐵企業將面臨更嚴格的監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