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 10.12006/j.issn.1673-1719.2019.280
王謀. 隱形碳關稅:概念辨析與國際治理[J]. 氣候變化研究進展, 2020, 16 (2)
Wang M. Invisible carbon tariff: concept and international governance [J].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2020, 16 (2)
碳關稅
碳關稅是各國高度關注的貿易
問題,因涉及各國經貿利益,南北國家在碳關稅問題上分歧很大。任何有關碳關稅的
政策措施,都會引起發展中國家的強烈發對。
因此,部分發達國家試圖另辟蹊徑,在國際貿易中通過增加生產標準、
碳標簽等技術要求,以比較隱蔽的方式實現執行碳關稅的目的。
文中將這些隱蔽的但能起到碳關稅執行效果的政策措施歸納為隱形碳關稅,并定義隱形碳關稅是指那些雖然沒有在邊境環節征收碳關稅,但與征收碳關稅起到相同貿易壁壘作用的,對發展中國家出口產品和服務構成限制的政策和措施。
碳關稅
隱形碳關稅比較典型的表現形式包括生產標準、碳標簽等措施。這些措施本身是政策中性的,并不構成隱形碳關稅,但如果疊加了轉移應對氣候變化成本、限制發展中國家產業發展等目的,這些措施的性質便不再中性,而成為現實中的貿易壁壘。
隱形碳關稅的治理應該是國際氣候治理進程的一個部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則應是隱形碳關稅治理的主要國際平臺。
無論是在氣候公約內還是氣候公約外的治理機制,隱形碳關稅的國際治理都應遵循氣候公約的相關原則,尤其是共同但有區別責任原則,區別對待發達和發展中國家的責任和義務,建立公平、務實的國際合作機制,充分發揮生產標準、碳標簽等措施的積極環境效用,同時約束其不當使用,真正建立政治互信、相互補充的國際合作模式,實現氣候治理與經濟發展的協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