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
浙江農林大學省部共建亞熱帶森林培育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宋新章領銜的一項研究成果發表在《科學進展》上。該研究首次系統揭示了大氣氮沉降對毛竹林凈
碳匯效益的影響特征和作用機制。
宋新章團隊與多家單位合作,依托團隊搭建的國際上首個竹林野外模擬氮沉降長期實驗平臺,通過對2013—2016年模擬氮沉降處理下毛竹林生物量、土壤碳庫和溫室氣體排放通量的動態監測,揭示了大氣氮沉降對毛竹林生態系統生物碳、土壤碳與溫室氣體(甲烷、氧化亞氮)排放的影響規律及凈碳匯效應。
研究發現,氮沉降可使毛竹林的生物生產力和固碳能力增加23.9%~36.8%;顯著降低了土壤碳儲量,使氧化亞氮排放增加了19.7%~36.1%,使林地對甲烷的氧化吸收減少了10.3%~29.7%,綜合抵消平衡后可使毛竹林生態系統的年固碳能力增加17.8%~29.0%。
該研究為全面評估全球大氣氮沉降的碳匯效應、提升全球變化預測模型準確性提供了關鍵科學數據,為正確認識全球環境變化背景下毛竹林在減緩氣候變暖中的巨大潛力提供了重要科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