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生態環境廳辦公室文件
鄂環辦〔2020〕14號
省生態環境廳辦公室關于印發《2020年全省應對氣候變化工作要點》 《2020年湖北省生態環境宣傳教育工作要點》的通知
各市、州、直管市、林區生態環境局:
現將《2020年全省應對氣候變化工作要點》《2020年湖北省生態環境宣傳教育工作要點》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工作職責抓好落實。
湖北省生態環境廳辦公室
2020年4月2日
附件1
2020年全省應對氣候變化工作要點
一、總體要求
2020年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是全面落實“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目標的最后一年,也是謀劃“十四五”規劃的起始之年,做好2020年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十分重要。我們將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湖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圍繞更好發揮應對氣候變化對生態文明建設的促進作用和高質量發展的引領作用,全面落實好《湖北省“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實施方案》,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扎實推動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工作,積極開展各項低碳試點示范,深入推進
碳排放權交易,有效促進減污減碳協同,促進我省綠色低碳發展上新臺階。
二、主要目標
確保全面完成“十三五”期間
碳強度下降19.5%的目標任務,并實現單位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上年下降1.2%以上的目標。啟動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行動研究。深入推進碳
排放權交易試點建設,加快推進全國碳排放權注冊登記系統建設。進一步推動各類低碳試點示范。持續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建設。
三、主要任務
2020年,我們將重點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1.完善綠色低碳發展
政策措施。一是全面完成“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目標。繼續做好全省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目標考核工作,強化目標責任考核和任務分解,將目標考核納入省委生態環境督辦事項。堅持
問題導向,督促目標完成情況不好的地方強化措施、抓好整改,確保全面完成“十三五”期間碳強度下降19.5%的目標任務。二是高度重視和密切關注疫情對氣候變化工作的影響,創新應對氣候變化工作體制機制,及時研究適應氣候變化、低碳產業、納入
碳交易控排企業復工復產的有關政策和措施。
2.推動“十四五”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規劃編制。充分發揮規劃引領作用,啟動謀劃“十四五”應對氣候變化思路研究和規劃編制工作,提出控制溫室氣體排放重點領域、重點區域、適應氣候變化等方面的主要任務。組織編制《湖北省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明確全省碳排放總量達峰時間,提出煤炭、工業率先實現達峰的時間表,全面推進
交通、建筑、居民消費、生態建設等各方面的低碳發展,實現社會、經濟、環境的協調統一發展,助推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在做好全省達峰行動計劃的同時,宜昌、襄陽等重點城市應切實做好本地區達峰行動方案。
3.持續探索碳
市場新功能新內涵。一是繼續完善制度,打造依法依規交易平臺。優化碳排放配額分配方案,完善控制市場風險制度,建立健全規范管理控排企業、碳排放
第三方核查機構、交易機構和相關人員的制度。2020年,完善碳排放核查制度,實行核查機構考核制度,確保企業數據精準。二是加強履約工作力度,打造利用市場機制促進
節能減碳的有效平臺。切實做好企業碳排放數據報送、核查和履約工作,探索政府預留配額拍賣常態化、規范化,引導企業做好
碳資產管理各項工作,確保2019年度碳交易控排企業履約順利完成。三是創新綠色金融,為企業提供融資平臺。進一步發展綠色金融,完善
碳金融市場體系,提供更加豐富的綠色金融工具和服務手段,實現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四是積極對接全國碳排放交易工作,根據國家統一的要求,做好有關重點排放行業和企業的碳排放監測、報告及審核、核查工作。
4.加快建設全國碳排放權注冊登記系統。根據國家部署和安排,進一步提高建成全國碳排放注冊登記系統重要性的認識,高標準落實軟件測試運行,高效率推進“中碳登”數據中心建設等各項基礎性工作,爭取2020年底前正式上線運行。
5.深化低碳試點工作。進一步加大低碳試點指導力度,鼓勵有基礎、有條件的地方開展近零碳排放示范區申報和建設。深化重點領域氣候風險評估,開展武漢、十堰氣候適應型城市和13個省級低碳社區試點評價工作,不斷提高適應氣候變化水平,努力做到減緩和適應同步推進。在國家的統一部署和指導下,抓緊開展氣候投融資的研究,為推進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再上新臺階打下基礎。
6.積極探索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組織編制《湖北省生態保護精準扶貧實施方案》,以林業、光伏發電等資源豐富的深度貧困村為試點范圍,建立健全扶貧
碳匯交易體系,逐步推動全省貧困地區林業碳匯開發。進一步發揮武漢軍運會“
碳中和”經驗,啟動《湖北省
碳普惠制度研究》,建立健全市民和企業的節能減碳激勵機制,全面構建社會
減排行動體系,引導公眾全領域、多層次參與生態環境治理。
7.開展保護臭氧層國際公約省內履約相關工作。主要是對從事消耗臭氧層物質(主要是含氫氯氟烴,HCFCs)回收、再生利用或者銷毀等經營活動的企業,按照權限實施配額和分級備案管理,適時開展監督檢查,加速推進我省HCFCs淘汰進程。
8.加強溫室氣體清單編制工作。推動各市州開展2015年溫室氣體清單編制工作,進一步摸清家底,了解重點地區、重點行業排放源,促進清單編制工作常態化,切實提高溫室氣體管理的能力和水平,為建立健全全省統計核算體系奠定基礎。
9.增強應對氣候變化基礎能力。加大培訓力度,進一步提升基層應對氣候變化、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碳交易管理能力和專業素質。
10.開展綠色宣傳和對外交流。加強低碳宣傳,充分利用“六五環境日”“低碳日”“碳中和”等活動平臺,普及應對和適應氣候變化科普知識,營造綠色低碳氛圍。繼續加強與國際機構、組織開展合作與交流和項目合作。
附件2
2020年湖北省生態環境宣傳教育工作要點
一、總體要求
2020年是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收官之年,全省生態環境宣傳教育工作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深入宣傳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落實全國宣傳部長會議、2020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全國生態環境宣傳工作會議和2020年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精神,緊扣生態環境保護中心工作和重點任務,創新方法、提高水平,做好生態環境宣傳教育和輿論引導,牢牢掌握話語權和主動權,積極構建生態環境保護社會行動體系,不斷深化宣教隊伍建設,推動生態環境高質量發展。
二、主要目標
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宣傳引導,不斷健全例行新聞發布制度,組織好六五環境日、全國低碳日、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等主題宣傳活動,持續開展“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等主題實踐活動,促進環保社會組織和志愿者隊伍規范健康發展,持續推進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不斷擴大政務新媒體的社會影響力。加快建設生態環境“大平臺、大數據、大系統”,加強網絡安全預警防護。發揮新媒體矩陣功能,用好新聞發布會平臺,及時向社會公眾發布權威信息。
三、主要任務
加強生態環保宣教資源整合,深入貫徹落實《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宣傳工作方案(2018-2020年)》和《2018年全國生態環境宣傳工作會議貫徹落實方案》,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進一步加大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宣傳力度。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把學習宣傳貫徹好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作為全省生態環境宣教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務,加大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的宣傳力度,大力宣傳生態環境保護對高質量發展的推動作用,大力宣傳如何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實現生態環境高質量發展,引導全社會樹立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推動社會各界知行合一。
強化生態環境宣教規劃引領作用。緊密圍繞深入宣傳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省級及各市州要啟動組織編制“十四五”生態環境宣傳教育工作規劃或落實方案,謀劃好“十四五”時期生態環境宣傳教育工作,進一步明確思路目標、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
繼續推進實施例行新聞發布和主題采訪等工作。主動設置議題,握好新聞宣傳話語權和主導權。原則上省級每兩個月組織召開一次例行新聞發布會,武漢市至少每季度召開一次例行新聞發布會,其他市州至少每半年組織召開一次媒體通氣會,受疫情影響未召開的應在疫情結束后盡量補齊次數。綜合運用新聞發布、媒體采訪等形式,加強信息發布和輿論引導。省級生態環境部門全年至少組織1次深度主題采訪和報道。加強日常記者采訪對接與維護工作,對記者關注話題,積極組織回應。
強化輿情研判和輿論引導工作。不斷增強涉及全局性、綜合性或敏感熱點輿情的分析研判能力,積極應對引導。省級和各市州生態環境部門進一步加強網絡輿論主動引導,建立健全網民留言回應機制,特別是針對@生態環境部門微博下涉本地區本部門生態環境領域留言,要及時回應引導,推動化解矛盾、解決問題。
做好六五環境日等宣傳活動。圍繞六五環境日主題,結合當地生態環保重點工作和群眾關心熱點問題積極組織開展公眾易參與、樂參與的線上線下宣傳活動,充分利用新聞媒體、門戶網站和新媒體平臺做好前期預熱和當地活動的宣傳推廣,為環境日營造濃厚氛圍。繼續開展六五環境日主題歌曲《讓中國更美麗》傳唱活動。各市州生態環境部門制作相關宣傳產品數量不少于1件,省生態環境部門不少于3件。
深入開展“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活動。繼續開展優秀公眾參與案例和“最美生態環保志愿者”推選,以及攝影、書法和繪畫大賽等系列活動,推選“最美生態環保鐵軍人物”。做好“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主題實踐活動三年工作總結和后續工作規劃。借助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平臺,引導、培育和建立志愿服務組織,發掘優秀志愿服務項目,為志愿者參與生態環境保護實踐創造條件,提供必要支持。
深入推進部分領域生態文化建設。開展“中國生態環境保護吉祥物”征集活動;結合六五環境日宣傳和“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主題實踐活動,推進攝影、書法、繪畫等領域生態文化傳播;繼續開展“大地文心”第三屆生態文學作品征集活動。引導和調動社會各界積極參與生態環境保護主題文藝創作,傳播生態價值觀念,弘揚生態文化。圍繞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重點工作,開發制作主題宣傳產品,省級生態環境部門制作至少1部、各市州生態部門制作至少1部反映當地污染防治攻堅戰工作舉措、進展成效等方面的可視化宣傳產品。
組織做好重大主題網絡傳播工作。做好六五環境日、COP15等重要活動網絡傳播。針對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專題,組織網絡媒體采訪活動。各市州生態環境部門政務新媒體應開設專題“市委書記(市長)談生態環保”等欄目,刊發各市州黨政主要領導關于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抓好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認識體會。
加強疫情防控工作的網絡宣傳及聯動工作。充分利用政務新媒體做好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網絡宣傳和輿論引導,及時總結宣傳生態環境系統在疫情防控斗爭中涌現出的先進典型和感人事跡,及時回應社會關切、消除誤解和疑慮,引導公眾穩定預期、增強信心。省級、各市州生態環境部門政務新媒體根據矩陣相關指令,及時設計選題、發布信息,做到集中發聲、上下呼應、協同聯動,形成良好輿論效果。
大力開展網絡展播互動活動。做好《我的環保故事》攝制、征集和展播活動,各市州生態環境部門至少攝制1個短視頻并在本級政務新媒體發布,省級生態環境部門擇優推薦至生態環境部政務新媒體逐一展播。各市州生態環境部門通過網絡投票和專家評審,篩選報送最能代表當地生態環境治理成效或展示當地自然生態美景的9張優秀攝影作品參加生態環境部政務新媒體開展的“美麗中國××(地名)篇”展播活動。
進一步提升政務新媒體工作水平。建設新媒體平臺,打好生態環境輿論主動仗。省級、各市州生態環境部門進一步落實政務新媒體管理相關要求,嚴格發布審核機制,堅持做到每工作日更新,努力提升原創比例,對要求轉發的及時轉發,對應當回應的及時回應,不斷提高內容質量和運行管理水平。
落實環保設施開放工作。2020年各市州至少選擇具備條件的環境監測、城市生活污水處理、生活垃圾處理、危險廢物集中處置或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四類設施各一座,每個設施每兩個月至少開放1次(年初因新冠肺炎防控確實不適合開放的,后期應補足開放次數),并積極探索線上直播、在線打卡、虛擬現實等線上開放活動形式。省級、各市州生態環境部門要加大檢查監督力度,逐一核定各地環保設施開放單位種類、數量、覆蓋率和開放頻次,確保應開盡開。省級生態環境部門要及時對設施開放情況進行總結,每季度至少向生態環境部報送1篇經驗材料。
繼續加強“公民十條”傳播。通過問卷調查、座談交流等方式對比了解公民生態環境行為現狀及變化,研究推進生態環保公眾參與,并發布本轄區公民生態環境行為年度調查報告。繼續做好《公民生態環境行為規范(試行)》(以下簡稱“公民十條”)傳播,針對不同時間節點和生態環保工作重點,明確重點條目,豐富傳播形式。省級生態環境部門開發制作不少于3件宣傳產品,各市州生態環境部門開發制作不少于1件宣傳產品,鼓勵與相關單位及社會力量聯動,凝聚多方力量,推動公眾廣泛參與。圍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著重做好“呵護自然生態、保護野生動物”相關內容宣傳。凝聚社會力量,造好公眾廣泛參與生態環保大格局。推進環保共治,建好生態環境保護統一戰線。
持續加強全面從嚴治黨宣傳。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及時宣傳報道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黨風廉政建設工作動態、典型案例和實踐經驗等,開展黨風廉政建設警示宣傳,樹立和維護生態環境系統政治強、本領高、作風硬、敢擔當,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的生態環保鐵軍形象,加大正面典型宣傳力度。
持續加強宣教隊伍建設。創新宣教模式,守好生態環境保護前沿陣地。加強對環保社會組織的培育引導,省級生態環境部門至少舉辦1次本轄區環保社會組織培訓或1次座談交流,建立完善環保社會組織微信群,建立健全與環保社會組織溝通聯絡機制。積極選送有關人員參加生態環境宣傳教育工作培訓并積極組織生態環境宣教培訓,不斷提高宣教隊伍能力水平。提高政治站位,傳好生態環境保護正能量。深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整改落實,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在全系統加快形成“嚴、真、細、實、快”的工作作風,打造信念過硬、政治過硬、責任過硬、能力過硬、作風過硬的生態環境宣傳“尖兵”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