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中國新聞社和能源基金會聯合舉辦的“能源中國——中國未來五年:為后疫情時代的高質量增長注入清潔低碳能源”國是
論壇上,與會專家建議,“十四五”時期中國經濟應堅持新發展理念,走綠色低碳環保之路。
國務院參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原副部長仇保興表示,從小處著手,中國可以實現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增長。據他介紹,老舊小區改造的對象,即2000年之前建造的住宅,若把住宅的屋頂拿出一半來進行太陽能改造,每年可以產生3個三峽的發電量。
仇保興還指出,中國在“十四五”規劃期間應主動采取措施,降低城市建筑能耗、農村建筑能耗、城市
交通能耗及長距離交通能耗等,由此中國未來的低碳發展的路徑會越走越順,可以創造出一個中國的低碳發展新模式。
中美綠色基金董事長、國家發改委原發展規劃司司長徐林指出,中國應向日本和德國等能效水平高的國家看齊,不斷提高
節能水平,提高綠色低碳能源的比重。他認為,中國需要進一步提高風電和光伏發電的比例,及其他非化石能源占比,要實行較大力度的電能替代,且是低碳電能替代。就此,中國可穩步降低石油和天然氣對外依存度,提高能源安全保障水平。
中國節能環保集團有限公司總經濟師鄭朝暉認為,發展清潔能源應在兼顧短期基礎上著眼長遠,夯實低碳綠色發展的新動能,打造更加多元靈活、高效的清潔能源體系,走一條與環境更加友好,能夠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做出更大貢獻的新的增長道路。
鄭朝暉認為,“十四五”規劃期間是風電和太陽能行業進入平價時代的拐點,是風電等清潔能源走向主流能源的關鍵一步,新技術的應用,行業集中度的提升以及
政策環境的進一步的完善,將加快行業從過去粗放式向經濟化轉變,向高質量發展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