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提高能效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發揮出積極作用
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區、各部門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把
節能提高能效作為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抓手,建立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發展壯大節能環保產業,深入開展全民節能行動,節能工作取得重要成就。
一是助力經濟由粗放發展向高質量發展轉變。能源利用效率是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發展質量效益的重要標志。黨的十八大以來,通過落實節能優先方針,我國能效水平明顯提升。2013年—2019年,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累計下降24.6%,累計節能12.7億噸標準煤,節能量接近目前京津冀、長三角地區一年能源消費量之和。我國以年均2.7%的能源消費增長,支撐了年均7%的經濟增長,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作為全球能耗強度降低最迅速的國家之一,我國節約能源占同時期全球節能量的一半左右,對促進世界可持續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是促進能源利用技術由追趕型向引領型加快跨越。黨的十八大以來,通過鼓勵節能技術、產業和模式不斷創新發展,我國能源利用技術實現跨越式進步。燃煤發電、電解鋁、
水泥等能耗水平進入世界先進行列。節能建筑全面推廣,綠色建筑技術取得長足進步。綜合
交通運輸體系持續完善,高速鐵路里程位居世界第一,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占世界一半以上。
三是支撐污染防治攻堅戰和應對氣候變化取得明顯成效。黨的十八大以來,通過節能提高能效,推動重點地區煤炭消費減量替代,減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近千萬噸,
減排二氧化碳超過27億噸,對從源頭上降低污染物排放負荷和
碳排放強度發揮了關鍵作用。節能提高能效不僅節約了末端治理的大量投資,而且促進了節能環保等產業發展,為綠色低碳轉型奠定了重要的產業和技術支撐。
四是推動節能制度和
政策體系不斷完善。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加快完善節能政策體系,著力提升制度效能。嚴格節能目標責任,引導發展理念和政績觀加快轉變。健全節能標準體系,加快推動重點行業產品、設備節能標準全覆蓋。完善價格、稅收、金融政策,激發各類主體內生動力。鼓勵合同能源管理、需求側管理、用能權交易試點等
市場化機制,促進能源資源高效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