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國際能源署(IEA)《能效2019》市場報告:新冠疫情下的思考丨能效將再次在中國經濟復蘇中扮演重要角色

2020-8-3 10:21 來源: CCEEE

《能效2019》市場報告為中國在經濟復蘇計劃中納入能效考量提供啟示和參考

      伴隨著新冠疫情帶來的全球健康和經濟危機,作為經濟和人民生活支柱產業的能源部門也受到了特殊的影響。但與此同時,能源部門,尤其是能效,又在全球和各國經濟刺激政策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國際能源署(IEA)《能效2019》市場報告對全球能效市場最新趨勢和各國政策進展進行了回顧和評估,而這會為各國政府有效地將能效納入經濟刺激計劃提供重要啟示。

      與往年一樣,報告對不同的國家進行了針對性的分析。由于中國是全球能效提升工作的重要主體,其政策進展對全球能源體系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因此報告對中國能效進展的分析和討論占了相當大的比重。為了讓更多的中國讀者能夠了解全球能效的最新動態,國際能源署和能效經濟委員會·中國(CCEEE)聯合發布《能效2019》市場報告中文精華版。報告傳達出的信息很明確:中國當下完全具備將能效納入其經濟復蘇計劃并成功實施的能力。

      正如IEA近期發表的另一篇文章中所闡述的那樣,能效舉措可以加強對在職勞動力的支持、創造就業,同時產生多種長期利好,包括增加(經濟體)競爭力、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提高能源支付能力等。文章強調了政策制定者如何采取更有力的新型政策手段,或在原有政策基礎上運用經濟刺激措施,以更快實現原有政策目標。

      今次的報告中,中國最引人矚目的成就之一就是在全球節能服務(ESCO)市場中的持續領先地位(圖)。中國ESCO產業2018年總產值達1170億元人民幣(約合164億美元),較2017年上漲3%。但與2011年至2015年期間25%的年均增速相比,2018年中國ESCO市場擴張速度明顯放緩,這源自政策格局的變化,以及商業模式和市場主體的多樣化轉變。中國在ESCO產業和其他能效創新上取得的卓越進步離不開其2008年推出的、用于應對全球金融危機的一攬子經濟刺激政策。

      2015-2018年全球ESCO市場增長      

注:圖表結果基于2018年面向各ESCO協會、國際機構和專家開展的一系列調查和訪談,以及案頭研究。由于可用數據有限,2018年美國的增長為估算數據。
來源:IEA(2019),系列市場報告:《能效2019》。

中國2008年經濟刺激政策促進了能效和可再生能源發展、推動了經濟增長并產生了一系列持續性利好

      中國多年以來在經濟上呈現出持續的高增長,2007年經濟增速為14.2%1。為了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中維持原先的經濟增長,中國政府公布了一攬子經濟刺激政策,總規模達四萬億元人民幣(約合5850億美元),相當于中國2008年GDP總量2的13%。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2010年的一份報告中指出,經濟刺激計劃中約38%、合1.5萬億元人民幣的投資直接用于支持政府主導的基礎設施建設,如高速鐵路等,由此刺激了鋼鐵等能源密集型行業的發展,造成能耗迅速增加。據估算,這次經濟刺激計劃在其實施后兩年內共制造了1.13億噸標煤的能耗,相當于排放了2.6億噸二氧化碳,這幾乎是西班牙一年的碳排放總量。

      經濟刺激計劃中約5%、合2100億元人民幣的投資用于支持節能減排和環境工程類項目,其中408億元人民幣用于能效提升,主要用來支持“十大重點節能工程”項目3。這部分政策和投資據估計實現了每年1900萬噸標煤的節能量,相當于中國2010年節能總量的14%。

      WWF的報告還展示了中國的經濟刺激計劃是如何有效實現政府恢復經濟增長的目標的。在世界各國經歷持續性經濟衰退的情況下,中國GDP年增長在2008年和2009年分別保持在9.7%和9.4%,到2010年更是提升到了10.6%。中國的一些經濟恢復措施,如發展擴大全國交通體系、支持能效提升工作和可再生能源發展等,在刺激經濟增長的同時還創造了多種長期的社會經濟效益,提升了人民生活水平。

      以節能項目為例,因經濟刺激計劃而增加的節能項目投資刺激了中國本土能效服務和設備市場發展,受益的設備產品包括高效鍋爐、電動機和綠色照明等。中國工商銀行等金融機構響應政策,增加對節能項目的投資,在這些機構的帶動下,其他(社會)資金也紛紛涌入,使投資者對投資ESCO公司的信心大大增強。中國政府設定的在“十一五”期間(2006-2010)能源強度下降20%的目標也對中國ESCO市場的快速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中國ESCO產業從這一時期起,成為了全球市場的重要主體。

中國有能力制定并實施另一項成功的經濟復蘇計劃,在促進就業增加和經濟增長的同時,利用能效發展加速實現清潔能源轉型

      過去十年,在ESCO產業發展和能效標識二維碼的啟用等其他創新措施的基礎上,中國在能效領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也對能效的多重效益做出了良好的示范。IEA分析顯示,假如沒有2000年以來的能效提升,中國2018年能耗將比實際情況高出20%。而能效提升在2018年幫助中國避免了21億噸二氧化碳當量的額外溫室氣體排放——幾乎相當于歐盟(28國)同年碳排放的2/3,同時還幫助中國節省了14%的額外化石能源進口。

      以2016年實施的山西能效和環境改善項目為例:項目對山西省的供熱設施進行節能改造,創造了2.5萬個就業機會,新增集中供熱面積達634萬平方米,約22.4萬居民得到了穩定可靠的供熱服務4。

      中國在清潔能源轉型方面取得的成就證明,中國政府有能力制定另一個成功的經濟恢復計劃,來兼顧好創造就業、拉動經濟,和借助能效提升加速清潔能源轉型之間的關系。

      當前,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大力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下稱“新基建”),以支持中國從高污染、出口主導的制造經濟向高端技術支撐和服務驅動的先進經濟體系轉型的決心5。

      目前,“新基建”的一些工作已經開展。今年二月,中國聯通、中國電信宣布將在本年第三季度聯合完成全國25萬個5G基站的建設6。今年四月,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宣布將在2020年投資27億元人民幣(約合3.84億美元)用于建設7.8萬個新能源汽車充電樁,這一舉措預計將拉動價值200億元人民幣的新能源汽車相關消費7。中國政府表示將繼續加強針對新能源汽車的政策激勵,包括將新能源汽車購置稅減免政策延長至2022年底,從而刺激新能源汽車需求增長。

      中國政府對經濟向高新技術轉型的大力投入,與《能效2019》市場報告對數字化的特別關注不謀而合。《能效2019》的數字化部分著重探討了數字化在現代化能效提升和能效增值中可以發揮的作用。IEA正在全球范圍內推動數字化和能效建立聯系,發揮二者之間的協同作用。而在中國,能效和數字化的協同發展將服務于中國在新冠疫情后的經濟復蘇,以及即將出臺的“十四五”規劃,從而成為中國的重要機遇。

      中國的經驗同樣證明了能效發展中國際合作和交流的價值。中國在2016年輪值G20主席國期間強調能效的重要作用,以及作為創始成員國之一參與建立新的全球能效中心(Energy Efficiency Hub)等國際行動中,都展現了優秀的領導力。“加強國際合作”同時也是全球能效緊急行動委員會(Global Commission for Urgent Action on Energy Efficiency)近期發布的系列政策建議中關鍵的一項;該建議還強調了能效在經濟復蘇中的積極作用。詳情敬請瀏覽本期第二篇文章《快訊丨全球能效緊急行動委員會政策建議正式發布》。

      全球經驗表明:發揮能效的多方面效益需要有力的政策行動。一旦各國行動起來,能效在經濟、社會和環境等各方面產生的積極影響將相當可觀。

英文內容來源:國際能源署(IEA)
能效部主任 Brian Motherway
能效政策分析師 Jihyun Selena Lee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