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演講的主題是新冠疫情下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主要圍繞發起于兩年前的歐洲碳定價特別工作組所做的工作而展開。工作組近期與中國高層聯合發起了關于碳價格的倡議。
我將通過列舉數據說明氣候變化造成的巨大破壞,解釋碳價格為何至關重要,并展示中歐如何通過碳價格管理來聯合應對全球變暖
問題。
疫情之下 應對氣候問題雖然艱難但刻不容緩
環顧全球自然災害事件,應對氣候問題的緊急行動刻不容緩。森林大火在美國西海岸和澳大利亞肆虐,海洋受到損害,非洲人民的日常生活已經受到全球變暖的影響。
我來為大家粗略計算一下每年全球變暖的成本。目前,
碳排放處理主要通過碳捕獲和封存技術(CSS,carbon capture and sequestration)。據法國石油及天然氣公司道達爾估計,CSS技術的處理成本約為每噸碳100歐元。據國際能源署統計,2019年全球碳排放總量為480億噸。假設使用CSS技術達成全球零碳排放的目標,那么2019年全球碳排放的治理成本將達到4.8萬億歐元,而德國同年的GDP僅為3.4萬億歐元。
對比這兩個數據可以看出,如果我們要避免氣溫進一步升高,那么我們需要在全球范圍內調動資金的總額,甚至高于世界最強大經濟體之一的年度GDP。
考慮到每年全球變暖造所導致的損失,我們是否應當對持續升高的氣溫保持警惕?年復一年,所有國家、所有人、所有產業都將處于水深火熱之中。
然而,直至11月3日美國大選前,美國當局仍對氣候變化造成的影響持有懷疑態度。有趣的是,作為美國政府監管機構之一的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近期發布報告,警告氣候變化將引發金融
市場風險。報告指出,世界將頻繁受到氣候變化的沖擊,無法繼續維持金融系統運行的基本條件。
當前新冠肆虐下的經濟形勢似乎并不是對抗全球變暖的最佳政治環境,世界各國都將振興經濟作為首要任務。而問題在于,能否在不影響
節能減碳的前提下恢復經濟。
歐盟已經啟動了大型經濟刺激計劃,通過《綠色協議》實現經濟增長目標,這一協議將為清潔能源和零碳排放項目提供資金。
中國的碳排放量占世界的28%,中國同時也是可再生能源的世界中心與領導者。習近平主席在近期的一次發言中強調,“人類不能再忽視大自然一次又一次的警告”,并宣布中國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
碳中和。鑒于中國在成功遏制全球變暖方面所起到的關鍵作用,習近平主席的講話在全世界受到普遍歡迎。
雖然歐洲和中國正在努力應對氣候變化,但相關的國際協定進展甚微。在上百年來依賴化石燃料進行生產的地球上,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這種行為對生命構成的威脅,意識到必須要改變生活方式、能源消耗方式、通勤方式、生產方式、基礎設施的建造方式。
在近期的國際能源署會議上,總干事法蒂赫·比羅爾指出,應對這一挑戰需要巨大的努力。即使現在突然停止所有的碳排放,鑒于現有的基礎設施,氣溫升高1.6度仍將無法避免。然而,全球氣溫上升1.5度是避免重大災害的上限。
這確實令人倍感壓力,即使我們采取了必要的補救措施,即使我們啟動了耗資巨大的全球計劃將二氧化碳從大氣層中吸出,也有可能無法全身而退。
建立基于價格的碳排放交易市場
對抗全球變暖是一個復雜的問題。為了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我們必須從碳排放的經濟原因入手。
碳排放本身與經濟體系運行息息相關。全球幾乎所有國家采用的市場經濟體系無疑是創造財富的強大力量,但市場無法解決固有的負外部性問題,例如碳排放問題——
居民消費越多,市場中生產的商品越多,分配和創造的財富越多,所需能源就越多。化石能源越便宜,碳排放就越多,市場經濟就更肆意地使用化石能源,進一步導致氣溫上升。但從長遠來看,這種做法最終會損害財富,市場經濟和地球上的生命都有可能走向毀滅。
我們希望擺脫碳排放,就要提高碳排放的價格。
經濟學家認為,碳價格應當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可預測的方式遞增。這樣,消費和投資行為能夠平滑地調整,并最終過渡到無碳經濟。
碳定價主要分為兩種方式:對碳排放征稅是最簡單的方法,但會造成政治上的高額代價;另一種方式是建立
碳市場,碳排放公司獲得碳排放許可證后方可排放。
中國和歐盟都有這種類型的碳市場。大多數經濟學家認為,在碳市場中,以價格為目標比以排放量為目標更加有效。當碳價格上漲時,碳排放公司為了降低成本,將會努力向少碳或無碳生產轉型。
這一觀念促成了歐洲碳定價特別工作組的成立。過去,歐洲碳市場是以碳排放量為目標而非價格,因此市場非常不穩定,失去了標桿作用。但令人鼓舞的是,歐洲當局在新冠疫情期間對
碳交易進行干預,將碳價格維持在每噸20歐元左右,避免了碳價格的崩潰。
營造公平競爭環境 攜手抗擊全球變暖
碳市場是全球性的挑戰,也是全球性的問題,全球行動尤為重要。為此,歐洲碳定價特別工作組與國際金融
論壇合作,共同倡議中國和歐盟就兩地的碳價格進行協調。
去年在紐約聯合國總部的會議上,雙方代表團聯合發表聲明,歐洲將在2050年實現碳中和,中國將于2060年實現碳中和。但我們如何實現這一目標?通過協調碳價格,在中國和歐洲之間建立公平競爭環境,是實現這一目標的強有力的工具。
未來新的美國領導人上臺后,我將向我們的中方合作者提議,將美國納入這一倡議,進一步擴大影響力。屆時,中、歐、美三大世界力量將攜手共進,更有力地抗擊全球變暖。
作者埃德蒙·阿爾方戴利系歐洲50人集團主席、法國經濟財政部前部長,本文系作者在第二屆外灘金融峰會上的發表的演講,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