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日前從生態環境部獲悉,2024年全國
碳排放權交易
市場配額交易及清繳工作順利結束。截至2024年底,全國碳
排放權交易市場配額累計成交量6.3億噸,累計成交額430.33億元,創上線以來年成交金額新高,市場活躍度進一步提升。
我國碳排放主要集中在發電、
鋼鐵、
建材、
有色、
石化、
化工、
造紙、
航空等重點行業,上述八個行業溫室氣體排放量約占全國總量的75%。目前,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納入的發電行業,溫室氣體排放量占全國總量比例約40%。
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有關負責人表示,一年來,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運行平穩有序,市場活力進一步提升,重點排放單位碳
減排意識持續加強,配額清繳完成情況全面趨好,推動全社會實現低成本減排功能不斷顯現。通過配額交易,前兩個履約周期推動
電力行業總體減排成本降低了約350億元。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是利用市場機制控制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推動經濟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的一項重要制度創新。
國家氣候戰略中心戰略規劃部主任、研究員柴麒敏表示,我國已經啟動并正在運行全球覆蓋排放量最大的
碳市場,碳排放權交易制度正在逐步完善。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擴圍工作正在加速推進。去年9月,生態環境部印發
水泥行業、鋁冶煉行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與報告指南等4項技術規范后,日前又發布了鋼鐵行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與報告指南等征求意見稿。
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裴曉菲表示,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持續完善相關配套
政策,擴大行業覆蓋范圍,豐富交易主體和產品,探索推行免費和有償相結合的配額分配方式,深化碳市場國際交流與合作,著力建設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國際影響力的碳市場,助力實現碳達峰
碳中和目標,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作出更大貢獻。
與此同時,券商碳排放權交易“朋友圈”也在不斷擴大。2024年12月24日,國元證券、財達證券、招商證券、國信證券、廣發證券、興業證券六家券商宣布收到中國證監會碳市場準入復函。在此之前,已有8家券商獲得了中國證監會的無異議函,允許參與碳排放權交易。
截至目前,國內至少已有14家券商獲得了參與碳排放權交易的資格,市場消息稱,可能還有更多券商將加入這一行列。
柴麒敏認為,我國碳市場目前只有現貨市場,納入行業也僅為單一的電力行業,碳排放配額交易還未對非履約的機構投資者開放。因此,交易額及市場流動性還較為有限,當前我國
碳交易額僅占全球的不足1%。隨著碳市場擴容、自愿市場開市、
碳金融發展及更多符合條件的機構投資者參與市場,未來市場增長潛力是較為可觀的。根據預測,全國碳市場交易規模在2030年前有望達到千億級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