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碳
減排的壓力,我國
鋼鐵行業挑戰巨大,需要綠色低碳發展,更需要創新發展。在質量效益明顯提升的基礎上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必須促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11月28日,在由鋼之家網站主辦的2021年鋼鐵產業鏈發展形勢高峰
論壇上,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
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黨委書記、總工程師李新創在題為《“十四五”時期中國鋼鐵行業發展趨勢研判》的演講中指出。
本次會議由友發鋼管集團、馬鋼股份、正大制管和歐冶云商冠名聯辦,大商所、中鐵物資集團、成渝釩鈦(川威)、五礦鋼鐵、建發金屬、凌鋼集團、鋼鐵俠云商聯辦,柳鋼集團協辦。
李新創表示,“十四五”時期鋼鐵行業將呈現八大趨勢。
一是持續推動兼并重組。世界鋼鐵工業的發展史就是鋼鐵產能向優勢區域、優強企業集中的競爭史,推動兼并重組、提升產業集中度將是我國鋼鐵產業結構調整的重點。隨著鋼鐵行業供給能力的高位增長以及鋼鐵企業競爭方式的革命式變化,大范圍的兼并重組仍將持續,兼并重組的模式也將呈現多元化。
二是深入推進超低改造。鋼鐵行業深入推進實施超低排放不僅與差異化停限產、差別水電價等差別化管理
政策直接掛鉤,而且地方已開始陸續出臺超低排放強制性標準。李新創建議鋼鐵企業統籌兼顧協調環境效益與經濟效益,合理規劃超低排放實施路徑。
三是全面實施智能制造。先進制造技術與現代信息技術為鋼鐵行業的競爭力重構創造了新機會。我國鋼鐵行業將全面實施智能制造,鋼鐵企業通過搭建鋼鐵智能制造基礎體系,將實現業務全面數字化、系統全面集成化、數據全面資產化、提升決策智能化。
四是深化標準建設。順應“十四五”標準
化工作方向,我國鋼鐵行業將以標準引領創新發展,充分發揮
市場在標準化工作中的能動性,緊緊圍繞新產品、新技術發展方向,緊密結合下游需求,滿足生產和應用的共同需要;并將強化標準對鋼鐵行業綠色發展的支撐作用,構建和完善綠色制造標準體系,開展綠色制造和低碳發展相關評價,加快綠色制造和低碳發展等標準的制定。
五是布局低碳發展。我國低碳發展政策將趨向于
碳排放總量控制、加快全國統一
碳市場、強化監督考核、增加有效金融服務支撐。李新創認為,我國鋼鐵行業以
節能與能效提升、用能及流程結構優化、循環經濟產業鏈、降低鋼材消費及提高利用率、突破性低碳冶煉技術及CCS/CCUS為主要路徑深度脫碳,以制度建設和政策體系作為支撐,系統構建鋼鐵低碳發展全面支撐體系,實現鋼鐵生產全過程碳管控及評估分析。
六是引領市場需求。“十四五”期間,下游用鋼產業轉型升級快速推進、應用環境復雜多變、環境資源限制日益突出、替代材料競爭等,均要求鋼鐵材料既滿足用戶不斷升級的需求,又利于實現用戶價值最大化,不斷提高有效供給水平。因此,我國鋼鐵行業堅持擴大內需戰略基點,通過品種結構優化、產品提質升級、創新能力提升、打造上下游高度協同的產業鏈等路徑,鞏固原有市場,并引導下游用鋼方向,創造新的需求。
七是促進平臺經濟發展。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促進平臺經濟、共享經濟健康發展。建議我國鋼鐵行業建設工業互聯網平臺,為鋼鐵企業提供全產業鏈、全生命周期的公有云服務,加快實現跨企業的制造資源優化配置以及兼并重組企業的多基地管控。應以專業化、聯盟化、區域化為特點,促進平臺企業向平臺經濟產業的演化;并應加快鋼鐵產業互聯網生態布局,創新商業模式,提升整個鋼鐵行業產業鏈、供應鏈、生態圈的效益,為客戶創造最大價值。
八是強化資源保障。李新創坦言,目前,我國鋼鐵行業原料供應鏈、供應保障體系建設中存在的
問題依然突出,應加快形成國內國外雙循環鐵礦保障格局,穩定國內循環,促進形成海外循環。建議我國鋼鐵行業通過內外礦共同利用,形成戰略供應鏈、保證一定權益礦比例,加強海外多資源基地建設,針對附加值高的短缺礦種建立資源儲備制度,加強鐵礦
運輸通道風險防范,利用并完善原料金融貿易體系及相關
衍生品等路徑,建立多維度、多元化的高效資源保障渠道。
據悉,本次會議有來自國內外包括130余家鋼廠和80余家原燃料企業在內的產業鏈企業及相關機構、媒體等640余家單位的1000余名代表參會。會議同期舉辦了鋼之家網站2020年秋季報告會、鋼之家期現實戰心得交流會、第十七屆鋼鐵企業市場信息聯席會議、第四屆鋼鐵生態圈市場信息峰會、第十一屆全國鋼鐵貿易與物流企業百家誠信暨品牌供應商授牌儀式、第六屆中國大宗物資電子商務百家聯盟企業授牌儀式等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