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網基準線排放因子的陷落
2020年12月29日,國家公布了2019年度
減排項目中國區域電網基準線排放因子,就是前面
深圳碳
市場采用的那種類型的排放因子。
相對于2011年的EFOM排放因子,2019年南方電網的EFOM已經下降到0.8042,即使堅持采用EFOM計算
碳排放的深圳
碳市場,其用電碳排放也下降了15%。但我想說的重點不是這個,這是這個EFOM本身存在的根基已經在慢慢消失。
電網基準線排放因子的計算方法來源于
CDM機制下的一個計算公式“Tool to calculate the emission factor for an electricity system”。中國的電網基準線排放因子是采用里面的“簡單OM(simple OM)”方法中的選項B。而能夠選擇這種計算方法的前提是:電網中所有低成本和必須運行的機組(LCMR)發電量必須小于總發電量的50%。常年以來,我國的6大電網沒有一個的LCMR發電比例超過過50%,但隨著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比例的迅速擴大,這一比例正在悄悄地發生變化。
根據網上可獲得的數據,2017年,中國華中電網的LCMR發電量已經超過50%,達到了52.2%,在這種情況下,根據CDM的那套計算工具,華中電網大概率只能采用平均電網線排放因子(Average OM),是不是感覺很熟悉?對頭,在LCMR大于50%的情況下,電網基準線排放因子OM就與電網平均排放因子合二為一。然后EFOM數據就幾乎全部腰斬!
雖然其它電網的LCMR比例還沒到50%,但是在
碳中和的大背景下,這一轉變將會瘋狂加速。預計十年之內,所有的電網都會越過50%這個坎,成功與電網平均排放因子合體。
一邊是計算碳排放的排放因子近十年未變,一邊是計算
碳減排的基準線排放因子發生了坍塌式改變。不管變與不變,它們終將走到一起,成為唯一的排放因子,從此,人們不再為選什么樣的排放因子而苦惱。
但是,
苦惱的人還是有的,
莫名其妙碳資產就腰斬了,
然后每過幾年腰斬一次,
那時的他們可能會想:
早知如此,
老子還TM不如去種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