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碳金融大潮將至 銀行業需做好充分準備

2021-1-21 12:07 來源: 21世紀經濟報道

  為推動實現我國在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標與承諾,大力發展綠色經濟,促進環境保護,也為了解決全球共同面臨的氣候問題,2021年1月5日,生態環境部正式發布《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該辦法將于2021年2月1日起施行。這意味著國家層面的統一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有望正式成立,全國碳交易市場發電行業第一個履約周期正式啟動。對于銀行業而言,特別是對于商業銀行來說,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建設,碳金融的發展,既是機遇也是挑戰,而銀行等金融機構也肩負著為發展綠色經濟助力的責任。

  商業銀行面臨高排放企業的信用風險。隨著國家碳排放交易市場的成立,高碳排放的企業,如火力發電企業,需要把自己的碳排放量限制在國家分配的排放配額內。高于配額的部分需要向其他排放量低于配額的企業購買,或者是向清潔能源企業購買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來抵消。這有可能增加高排放企業的經營成本,從而影響其經營業績及償債能力,進而加大金融機構的信用風險。隨著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建設,碳價有可能不斷上升,而碳排放配額也有可能不再免費。這都將增大企業的財務負擔和經營成本,影響到企業的盈利情況和償債能力。企業財務和信用狀況的惡化,償債能力的下降,最終會傳導到銀行等金融機構。

  商業銀行應該未雨綢繆,對高排放的企業在進入碳排放交易市場后對銀行所造成的影響進行定量分析與壓力測試,綜合分析融資的高排放企業自身節能減排情況,以及市場碳價對其影響,盡量降低這一類企業帶來的信用風險。同時,商業銀行也可以主動和融資的高排放企業進行溝通與合作,鼓勵它們采用新技術,節能減排,發展綠色經濟。通過對碳交易影響進行量化分析,銀行可以合理制定信貸政策,優化資產結構,識別潛在的信用風險,把更多的資金投資到具有技術優勢的清潔能源企業,或者是節能減排技術領先的企業,壓低對高能耗、高排放,而綠色技術又較為落后企業的投資規模。這樣,既可以降低企業碳排放成本所帶來的信貸風險,又可以通過投資新能源技術獲取更高的收益。

  但是,商業銀行還面臨著人才儲備不足的問題。在全國統一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正式建立前,我國主要是在7個省市進行碳排放交易的試點。全國性的碳排放市場,在《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自2021年2月1日起施行后,才會真正建立并運行。可以說,我國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還處在初級階段,交易平臺和交易制度都不成熟。金融監管機構對碳排放交易這一新鮮事物認識不足,也缺乏相關的人才儲備,對碳交易的審批和監管能力不足。許多商業銀行對碳交易市場和碳金融的重要性認識有限,參與熱情不夠,缺乏這方面的人才。

  目前國內的碳排放權交易,主要是現貨交易,并未開展期貨交易。銀行參與碳金融的方式也較為單一,主要是為碳交易提供代理,而交易以現貨為主,缺少期貨交易和各種金融產品的創新,與國際先進水平還有一定差距。

  金融管理部門應該提升自己對碳交易的認知,引進相關人才,健全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法規制度,擴大交易市場的規模,增強碳交易審批和監管的能力,逐步開展碳排放市場上的期貨交易,多方協作推動商業銀行參與碳交易,提升碳交易對商業銀行的吸引力。

  商業銀行應該充分認識到碳交易市場的重要性和巨大潛力,認識到這是一個可以為銀行創造巨大盈利的藍海市場。銀行可以通過引進相關的專業人才,或者與專業的第三方機構合作,彌補自己在綠色金融、碳交易方面人才缺乏、經驗和認知不足等弱點。

  商業銀行還應為碳交易提供相應服務,加大市場需求挖掘力度,充分發揮自身咨詢、中介作用,積極開展各種抵押貸款業務。碳排放交易市場非常廣闊,基于碳排放交易市場的各種金融產品的空間也十分巨大。商業銀行應不斷探索金融產品創新,開發基于碳交易的金融衍生產品,在綠色金融和碳交易的藍海市場確立先發優勢,獲取更多的收益。

  一些發達國家的碳交易市場成熟度更高,也掌握了相應的規則與話語權。在全國性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立后,國內的商業銀行有了更加有利的條件,可以逐步參與到國際碳金融交易中,擴大業務范圍,也才能在碳金融大潮到來之時更加游刃有余。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