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諾碳排放的國家和地區
和歐盟2021年嚴苛的汽車
碳排放目標值相比,到2021年,中國政府規定汽車碳排放目標為117 g/km,日本為105 g/km。按照歐盟最新規定,歐盟境內到2025年碳排放量需要在2021年均值的基礎上再減少15%;到2030年, 碳排放量還需進一步減少37.5%。
“去碳”正成為傳統車企向新能源轉型的根本因素。相比外界提出的“
碳中和元年”等概念,汽車預言家認為,全球汽車已經正式邁入“碳經濟時代”。
何為“汽車碳經濟”?一定不是企業單純適應階段性排放
政策的行為,而是一場橫跨經濟、社會、科學多領域,考驗公共政策與企業戰略的新型汽車能源轉換發展模式。尤其是在減碳短期成本與長期收益中,考驗著車企的戰略智慧。
作為
市場化發展主體,車企做的是生意。是生意就要講究投資回報,不談投資回報,碳經濟就只能停留在膚淺的社會責任上。因此,汽車碳經濟不是簡單的把燃油車換成電動車,也不是一味的計算碳中和與碳積分交易那么簡單。在汽車預言家看來,“汽車碳經濟”這門學問大的很,對汽車企業而言更是一場“傷筋動骨的改革”。短期看,它至少給車企帶來了幾方面可以貨幣化的經濟影響:政策性罰款對企業的財務健康影響巨大;碳排放壓力重構車企成本、效率和收益模式;碳排放拉動新的資金、技術、人才快速進入汽車產業。長期判斷,這很有可能是汽車產業的又一次技術與商業革命。
按照歐洲碳排放數據推斷,2021年涉及歐盟市場的13家跨國車企因碳排放超標將承受將近150億歐元罰款,部分車企甚至因為碳排放超標將承擔數倍于利潤的罰款。這對任何一家車企的財務、管理、研發投入、戰略規劃都是重創。如果不做出改變,不久后跨國車企就將發生重構。
中國盡管表示2030年實現碳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相較于歐洲和日韓等國家碳中和目標年份晚了10年,但是大多數發達國家更早實現了工業化和城市化,碳排放已經達峰并進入下降通道,而中國碳排放還在增長。中國從碳達峰目標到碳中和目標之間只有大約30 年的時間,因此,中國汽車產業在碳排放領域面臨著更大的挑戰。我國能源需求尚未達峰,工業用能占比高;
電力供給結構以煤炭為主導,轉型難度大;
交通、工業、建筑等部門脫碳技術仍待突破;地區與行業發展不平衡,公平性
問題凸顯等等。圍繞中國碳排放規劃做出前置性戰略,是全球汽車企業必須看到的現實問題。
2021年,部分跨國車企陸續提出“可持續發展戰略”,相繼承諾在2025-2035年實現碳中和或者電動化產品占比達到相當大的份額,中國車企也圍繞碳排放逐步提出電動化轉型戰略,并提出了非常宏偉的降碳規劃。汽車預言家梳理發現,車企在人員精簡、重構電動車產業鏈、增加智能汽車人才、加快財務輪轉效率上都釋放出了改革的信號。另外,車企正在學會“兩條腿走路”,一條腿是加快擴大傳統燃油車市場紅利,另一條腿則是加速電動化技術路線轉型。
與五年前發展電動車相比,在碳排放政策壓力驅動下,車企的去碳戰略正從被動向主動發展,從中挖掘“汽車碳經濟”的價值與新的盈利模式。尤其是在綠色制造、綠色出行、綠色投資等方面,各家車企正不斷嘗試找到新技術下新的經濟動能,這是我們提出“汽車碳經濟”的核心。
需要明確一點,“汽車碳經濟”不是一件簡單的線性事件,它絕對是一門圍繞汽車展開的深厚學問,涉及的領域之廣、知識之深、戰略之遠絕不是某一個體能說清楚的。因此,汽車預言家決定嘗試策劃一場“汽車碳經濟宣言”,邀請數十家跨國與中國車企核心負責人、碳經濟領域專家、跨界企業家以及投資者,圍繞“汽車碳經濟”展開一次深度、廣泛、系統、公允、落地的交流,嘗試從線上線下、國內國外為汽車碳經濟時代找出一條較為符合現實的發展道路或方向。
本月開始,汽車預言家將推出第一個汽車碳經濟專題——《十家跨國車企中國宣言——汽車進入碳經濟時代》,分別向:
奧迪汽車股份公司管理董事會主席及產品線董事杜思曼;
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會成員、負責大中華區業務的唐仕凱;
大眾汽車集團(中國)CEO馮思瀚;
寶馬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兼CEO高樂;
捷豹路虎全球董事、捷豹路虎中國首席執行官潘慶;
沃爾沃汽車集團全球高級副總裁、沃爾沃汽車亞太區總裁兼CEO袁小林;
日產全球高級副總裁、日產中國管理委員會主席,東風汽車有限公司總裁山崎莊平;
福特汽車公司集團副總裁、福特汽車中國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陳安寧;
通用汽車全球執行副總裁兼通用汽車中國公司總裁柏歷;
豐田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高級執行副總經理董長征
發出邀請,就“汽車碳經濟時代”企業關心的話題展開一次深度探討,并希望十位跨國車企全球或中國負責人談出他們企業與個人對“汽車碳經濟”的看法和規劃。按照回復順序,汽車預言家將十家跨國車企對“汽車碳經濟”的理解,結合此前圍繞碳排放展開的規劃與目標進行深度分析,一一向外界展示他們的“汽車碳經濟”視角,最終形成跨國車企碳經濟專題。
與此同時,汽車預言家將陸續與多位國內外最頂尖的碳經濟領域專家展開深度采訪,結合汽車產業與中國區域特色,嘗試闡釋汽車碳經濟面臨的具體問題與中國汽車碳經濟發展的區域性特征,找到中國與全球汽車碳經濟發展的共性和差異,為跨國與中國車企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提出建設性建議與解讀,一同論證“汽車碳經濟”概念。
在前期一系列的采訪論證后,汽車預言家將圍繞中國汽車企業展開一次新的專題對話。這一環節不僅包含整車企業,也將包含汽車上下游、終端出行、交通治理、環境保護、綠色投資等各領域代表,最終在2021年第三季度形成對中國汽車碳經濟發展一次深度總結和歸納,在線下召開首次圍繞“汽車碳經濟”概念的總結性
論壇。
2021年應該被稱為“汽車碳經濟元年”,從這一年開始直至未來數十年,降碳是全球汽車無法回避的話題。作為一個行業的觀察者,變革為所有人提供了機會,也給每個人提出了挑戰。過去有人說,汽車產業干好未來五年的事情就不錯,現在看這個觀點已經落伍了。如果汽車行業還不去重視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變革,不去思考未來5-10年甚至更長時間的發展,必然會被這個時代淘汰。
汽車進入碳經濟時代,要求人們先變思維,后變行動。思想重視起來了,頭腦風暴起來了,就一定能找到真正解決問題的辦法。在一切未知前,我們對未來的變達成共識,這或許就是汽車預言家倡導“汽車碳經濟”宣言的一個小小初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