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碳達峰時間呈現差異化
各地能源資源稟賦不同,加上經濟發展不平衡等因素,地方明確實現碳達峰的時間點也各有不同。
上海市生態環境局局長程鵬今年1月表示,上海市
碳排放總量在2025年要力爭達峰。
深圳市也在近日明確,到2025年,在珠三角城市中率先實現二氧化碳排放達峰。
寧夏回族自治區前期提出了在
節能情景下全區碳排放總量2029年達峰的建議,同時鼓勵部分地市將碳達峰行動納入本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
四川省也提到,達峰時間有先后,成都、廣元等已經作出承諾的地區要錨定目標推進達峰,攀枝花、眉山等具備條件的地區要加快達峰,多數城市應于2029年及之前達峰。
內蒙古自治區副主席包鋼此前表示,要抓緊研究制定碳達峰行動方案。作為高碳大省的內蒙古碳達峰時間表尚未公布,但多位當地人士向媒體透露,預計確定不晚于2030年實現碳達峰。有研究報告預計,
北京、
黑龍江、
河南等超過20個省份將在2025年前后實現碳達峰目標。
多地碳達峰行動方案編制工作已經提速。“今年前期我們接觸比較多的主要是行業制定碳達峰時間表。近段時間,提出制定碳達峰時間表、路線圖和施工圖的市縣區明顯增多。”國信國際
碳中和戰略發展中心執行主任童再軍對上海證券報記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