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達峰’‘
碳中和’不是簡單以犧牲經濟增長速度、國民財富積累為代價,”他稱,“碳達峰后碳排放很難陡然下降,可能需要經過一段峰值的平臺期?!?/div>
劉桂平指出,未來幾十年綠色低碳轉型將嵌入所有經濟活動,成為投資、生產、消費和流通等決策的核心邏輯;金融部門將全力服務碳達峰、碳中和整體目標,完善清晰具體、可操作的
政策措施,支持經濟綠色低碳轉型,主動防范氣候變化帶來的相關金融風險。
“央行正抓緊研究設立直達
碳減排領域的支持工具,通過向符合條件的金融機構提供低成本資金,支持金融機構為具有顯著碳減排效應的項目提供優惠利率融資?!彼Q。
劉桂平還談到,根據國內外主流機構的測算,碳達峰碳中和需要的資金投入規模大概在150-300萬億元人民幣之間,相當于年均投資3.75-7.5萬億,巨量的資金需求背后蘊藏著巨大的投資機會,各類投資風口不斷涌現,十分吸引國內外市場參與者的眼球。
但他強調,在實現“3060”目標過程中,各方尤其需要保持冷靜判斷、理性決策,審慎而為,認真做好產能預警與風險監測。
“這時候我們尤其需要冷靜、理性,高度警惕‘一哄而上’‘一哄而散’,國際上有關新興產業非理性繁榮引發經濟金融風險的例子不勝枚舉?!彼f。
3月中旬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曾明確要求,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要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如期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標。
在深化綠色金融國際合作方面,劉桂平表示,今年中國央行將與美國財政部共同擔任G20(20國集團)可持續金融工作組聯席主席,加強協調G20各成員國,討論制定G20可持續金融路線圖,共同推動信息披露、綠色標準等重點事項。
“同時,我們正在與歐盟有關部門緊密合作,共同推動綠色債券、貸款等分類標準的趨同?!彼Q。
中國央行周三發布《銀行業金融機構綠色金融評價方案》,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積極拓展綠色金融業務,方案自2021年7月1日起施行,評價工作每季度開展一次。
劉桂平4月初稱,央行已經決定逐步將氣候變化相關風險納入宏觀審慎政策框架,做好風險防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