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中國
石化順利完成全國碳
市場首筆大宗協議交易,從華潤集團買入10萬噸全國
碳市場碳配額。根據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官方披露的成交數據,該筆交易為全國碳市場正式上線以來的首筆大宗協議交易,也是全天唯一一筆大宗協議交易。
碳排放權協議轉讓將包括掛牌協議交易和大宗協議交易兩種方式,其中10萬噸以下以掛牌協議交易方式成交,10萬噸以上(含10萬噸)以大宗協議交易方式成交。據測算,全國納入首批碳市場覆蓋的企業碳排放量超過40億噸,意味著中國的碳
排放權交易市場一經啟動就成為全球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規模最大的碳市場。
根據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披露的交易數據顯示,7月21日全國碳市場的全天收盤價為54.40元/噸,較前一日上漲2.1%,當天最高價為55.50元/噸,最低價為54.07元/噸。
中國石化下屬17家企業自備電廠此前納入全國碳市場。其中,勝利油田、茂名石化、上海石化和中天合創等4家企業參與首日
碳交易。中國石化碳交易業務由所屬聯合石化公司作為操作主體,統一代理系統內企業進行全國碳市場交易。
近年來,該公司一直在積極參與試點碳市場和全國碳市場建設。2012年,中國石化組織全系統開展碳排放量核查工作,建立中國石化碳排放數據核算體系。2015年,啟動
碳資產管理信息系統建設,有效提高碳排放量核算效率及數據準確性。與此同時,持續開展
碳管理培訓,積極參與試點碳市場和全國碳市場建設,在碳排放核算指南、配額分配方法等方面提出相關建設性意見。中國石化試點企業均足額完成碳配額履約任務,為進入全國碳市場積累經驗。
碳市場是指為實現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目標,把以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權作為一種商品而進行買賣的市場,是利用市場機制控制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推動經濟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的一項重要制度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