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斯皮諾薩表示,當下一系列的天氣災害強調了目前氣候變化的緊急性。她表示,關于洪水、野火、干旱和颶風以及其他致命事件,除了統計數據之外,世界現在最需要的是氣候行動。
“G20占全球溫室氣體總排放量80%。沒有G20的努力,就不會有通往升溫限制在1.5攝氏度的道路?!卑K蛊ぶZ薩說,“利用G20的集體多樣性建立共識,同心協力應對實現這一目標道路上最重大的挑戰,符合所有G20國家的最佳利益?!?/div>
《巴黎協定》的主要目標是將本世紀將全球平均氣溫上升幅度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并最終將全球氣溫較前工業化時期上升幅度控制在1.5攝氏度以內。
如要做到這一點,各國需在化石燃料產量、能源比例等方面做出諸多調整。比如,根據斯德哥爾摩環境研究所、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等機構共同發布的《2020年生產差距報告》顯示,研究表明,要實現1.5攝氏度溫控目標,全球每年必須將化石燃料產量削減6%。盡管如此,各國仍計劃在未來10年增加化石燃料產量。
23日的G20環境和能源部長會議也體現了各方在如何實現1.5攝氏度溫控目標方面的分歧。
需要指出的是,此次會議是在G20國家中不少國家遭受洪災或高溫酷暑的情況下展開的,雖然會議氣氛確實體現了各方認識到應對氣候變化的緊迫性,但對于如何“埋單”,各方想法不一。
其中的主要爭議
問題就包括淘汰煤電的時間點。據外媒報道,大部分國家希望在2025年之前實現該目標,但有些任務這不可能。
此外,在實現1.5攝氏度溫控目標的速度方面,有些國家希望在10年內做到,即控溫速度要快于《巴黎協定》中規定,但有些國家則表示希望維持《巴黎協定》的內容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