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能率先推出碳期貨嗎?
廣州是全國期貨業發展起步最早的城市之一。上世紀90年代,廣州就設立過期貨交易所,但由于
市場發展不完善與參與者投機等原因,廣州的期貨交易所最終被關停取締,多年來重開廣州期貨交易所一直是強烈的呼聲。其實爭相設立交易所的城市不止廣州,
深圳和上海此前也一直在爭取設立全國性的期貨交易所,但是沒有成功。
從功能與地理位置來看,廣州期貨交易所立足于粵港澳大灣區,將在要素交易、價格發現以及供應鏈穩定性管理等方面起到更加直接的作用,與境內其他期貨交易所形成南北互動的發展格局。廣州期貨交易所是中國第五家期貨交易所,在此之前國內已有四大期貨交易所,分別是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上海期貨交易所、大連商品交易所和鄭州商品交易所,目前在國內期貨市場中,雖然分工各有側重,但重合部分已經存在競爭。
廣州期貨交易所的成立對完善廣州金融版圖,甚至是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具有重要的意義,其成立的目的是服務綠色發展,這自然是離不開綠色金融,因此
碳排放交易將成為首選。國內
碳市場運行多年,尚未與國際市場鏈接,廣東省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橋頭堡,廣州期貨交易所有助于廣東省深度嵌入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引入國際資本,服務一帶一路建設。
廣州期貨交易所正在探索特色化的交易標的,發展創新金融,綠色金融,遵循高度國際化合約設計,與廣交會、粵港澳大灣區優勢產業緊密銜接。從全球碳市場的發展經驗來看,
碳金融衍生品市場與碳現貨市場的發展相輔相成,期貨與現貨的協同發展,不僅為控排企業和參與
碳交易的金融機構提供了風險控制的工具,也可為市場提供明確有效的價格預期,降低市場風險。綜合各方面的情況,可以推測廣期所將率先推出碳期貨產品,粵港澳大灣區的構建亦能促進大灣區碳市場一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