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低碳發展大勢下,誰先實現低碳轉型,誰就能在未來競爭中占據主動。我國國家層面高度重視低碳發展,提出碳達峰、
碳中和重大決策部署,并陸續出臺有關低碳
政策,推出貫徹落實舉措,加快
碳交易市場建設,統籌推進各項工作扎實有序開展。
從機遇來看,低碳發展將助推我國
鋼鐵行業構建更高水平供需動態平衡、優
化工藝流程結構、推動技術革命、促進智能化升級、加快多產業協同、協同促進環保治理、深化產品全生命周期理念,并將助力行業低碳標準化工作。從挑戰來看,我國鋼鐵行業低碳轉型時間緊、任務重,須在較短時間內實現達峰及降碳工作;大多企業處于低碳發展初級階段,技術、人才等基礎能力薄弱;不同企業發展水平參差不齊,低碳發展水平不同,降碳空間也不同;短流程占比差距較大,電爐鋼成本競爭力總體偏弱,工藝流程結構優化仍面臨障礙;而且綠色設計產品覆蓋不足。
正因此,鋼鐵行業落實碳達峰、碳中和既急不得,也慢不得,應科學統籌謀劃,分階段合理有序推進。為保障“雙碳”目標實現,我國鋼鐵行業應做好頂層設計,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
問題。具體來看,應拓寬存量潛力,加快創新技術工業化實踐;夯實政策及技術支撐體系,完善標準體系;提高技術創新研發水平,不斷降低
減排成本;完善管理體制機制,不斷夯實專業化基礎能力建設。總體分析,我國鋼鐵行業碳達峰及降碳路徑可重點考慮六個方面:一是推動綠色布局;二是
節能及提升能效;三是優化用能及流程結構;四是構建循環經濟產業鏈;五是應用突破性低碳技術;六是強化制度建設和政策體系支撐。
此外,
碳金融市場即金融化的
碳市場,是我國碳市場的發展方向。發展碳金融市場,能夠進一步完善碳市場機制,保證碳價的有效性和權威性,提高碳市場的資源配置效率和運行效率,同時為企業開展
碳資產管理提供必要的金融工具;能夠為建立和完善基于環境成本核算與環境收益評估的綠色金融體系奠定堅實基礎,還可以為傳統金融市場和投資者豐富金融產品種類,增加金融市場的深度和厚度。而且,通過發展碳金融市場爭取國際碳定價權,具有越來越重要的現實意義。金融機構可以通過加大對綠色產業、綠色項目以及綠色科技的支持力度,在清潔能源、綠色建筑、綠色
交通等領域,大力發展綠色金融,助力實體經濟低碳發展,共建與碳達峰、碳中和相適應的投融資體系,建立完善碳資產管理體系。
(李新創,作者系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
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黨委書記、總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