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分別從發電側、電網側、用電側降碳
發電側碳
減排。過去10年,單位火電發電量二氧化
碳排放強度約下降至838克/千瓦時,可再生能源裝機占比達40%左右,發電行業低碳轉型成果顯著,但減排潛力仍很大。為此,一是通過化石能源
節能減排創新技術開發與應用實現降
碳減排;二是通過提升對可再生能源的消納,推動可再生能源對化石能源的替代。據統計,2020年南方電網通過可再生能源發電增量與節能發電調度產生的環境效益相當于減排二氧化碳約2.2億噸,未來可通過新型
電力系統建設更有效地推進可再生能源對化石能源的替代,進一步挖掘發電側減排潛力。
電網側碳減排。電網企業自身碳排放主要來自于兩方面:一是廣泛應用于斷路器、電流互感器等開關設備的六氟化硫,其溫室效應相當于二氧化碳的23900倍,現階段主要通過建設六氟化硫氣體回收和凈化設施進行回收處理,作為替代的氟酮混合氣體也正在部分電氣設備中推廣;二是電能輸送產生的線路損耗,這是電網碳排放的主要來源,也是電網企業自身低碳轉型的重點。
目前南方電網線損率為5.59%,2020年通過降低線損率實現二氧化碳減排約1050萬噸。此外,電網企業在低碳智慧園區、低碳節能建筑、低碳數據中心等方面的探索和實踐,也能促進自身碳減排。
用電側碳減排。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消費體系,是推動能源系統低碳轉型發展的重要內容。我國終端能源消費中化石能源占比高,清潔低碳轉型壓力大,因此,需高度重視能源的高效利用,充分發揮電力在能源轉換利用、傳輸分配和高效配置中的關鍵作用,通過“以電代氣”“以電代油”等方式大力提升能源消費側電氣化水平和節能降耗水平,促進終端用戶消費的可再生能源替代和以電為中心的能源系統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