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金融將為雙碳目標助力
中國想要完成雙碳目標,就需要投入大量資源和資金,錢從哪里來呢?有專家指出,綠色金融可以發揮重要作用。
張曉慧表示,綠色金融對實現
碳中和目標將發揮重要作用。根據聯合國測算,要實現《巴黎協定》的氣溫上升控制目標,全球需要總投資大約為90萬億美元。我國實現碳中和同樣需要巨量的資金投入,據多個機構初步估算,我國實現雙碳戰略所需投資大約在150萬億——300萬億元人民幣。這意味著,未來我國每年將在雙碳領域平均投資3.75萬億——7.5萬億元,大約相當于全年投資的10%左右。
張曉慧指出,如此規模的“綠色”投資,無疑會給中國乃至世界經濟增長帶來新的機遇,但也帶來一個
問題,如此巨量的資金從哪里來?過往的經驗數據顯示,綠色金融對碳中和的資金支持比例將達到90%,而政府財政支持比例僅為10%。發展綠色金融,能夠有效引導社會資本進入綠色、環保領域,優化全社會生產要素配置,在提供“碳中和”資金上發揮不可或缺的支柱性作用。通過公共部門和金融機構的不懈努力,綠色金融已為我國環境改善、應對氣候變化和資源節約高效利用的經濟活動提供了大量的資金支持,成為引導資源投向綠色產業、支持國家和地區綠色發展的重要金融手段。
除了綠色金融的支持外,減碳還需要進行制度上的優化。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紫光金融學講席教授,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綠色金融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鞠建東表示,“中國碳
市場的發展與完善還需要在立法(
減排總量、配額發放方法)、量化、定價等多個方面有長足的進步。
碳市場作為一個全新的、定義了權限的市場,發展將存在諸多困難。建立一個完善的碳市場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靠碳市場支撐去實現2060年碳中和是非常困難的。”
鞠建東指出,碳市場之外,國際上還有一種比較普遍和成熟的做法是碳稅。碳稅主要是指對
碳排放征稅,對每噸碳排放征稅,是環境
政策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從全球范圍來看,發達國家中的加拿大、歐盟、澳大利亞已經實施碳稅,日本已對石油、煤、天然氣征稅,新加坡已經實施,印度和南非計劃2022年實施,美國多次提出但尚未實施碳稅,英國、中國尚未實施碳稅。但現在實施的單一碳稅也有一些問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中國可以考慮不同的碳稅,可以考慮累進碳稅。“我們提出了一個碳中和實現的具體經濟路徑,通過累進碳稅,來推動各行業碳排放均值的不斷下降和循環迭代,從而實現2060的碳中和,可能比碳市場的方式更為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