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國家電投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的實踐

2021-10-23 10:10 來源: 能源雜志 |作者: 何勇健

國家電投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推進情況


(一)做好落實“雙碳”目標的頂層設計。2020年9月“雙碳”目標確立后,國家電投立即開展相關研究工作,并在初步研究成果基礎上,結合“十四五”規劃和集團公司實際情況,于2020年12月慎重提出“2023年將實現國內碳達峰”的目標。啟動“碳中和路線圖及碳達峰實施方案研究”,經科學分析和深入論證,完成集團公司“碳達峰碳中和”路線圖制定。根據路線圖,國家電投“碳達峰碳中和”總體思路可初步概況為:在建及核準火電機組于2023年前投產,實現碳達峰;2023年后嚴控火電裝機規模,堅持提高清潔能源占比,積極推進低碳技術研發與應用,在鞏固碳達峰成果基礎上持續降低碳排放量。

同時,國家電投積極參與發改委、國家能源局、中國工程院等國家部委和機構的“雙碳”課題研究工作,為能源行業低碳轉型和政策制定獻計獻策。

(二)立足清潔發展,不斷加大低碳轉型力度。近年來,國家電投不斷優化電源結構,堅決淘汰落后產能,踐行低碳轉型發展理念,企業碳排放強度持續下降,碳排放總量增速已經放緩。截至2021年8月底,國家電投擁有電力裝機1.87億千瓦,其中煤電裝機7737萬千瓦,新能源裝機7021萬千瓦,水電2398萬千瓦,核電698萬千瓦。清潔能源裝機比重達58%,較“十二五”末期提高18個百分點。

(三)嚴控火電增長,確保碳排放按期達峰。持續開展火電裝機結構調整和布局優化,加大落后低效機組淘汰力度。“十三五”期間,國家電投共淘汰關停落后火電機組23臺、裝機容量109萬千瓦。通過技術改造,使存量煤電的平均供電煤耗降低8.36克/千瓦時,單位發電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強度降低2.7%,有效減少了碳排放。

(四)開展低碳/零碳/負碳技術的探索和研究。國家電投在碳減排領域的技術研發工作起步較早。2010年1月,首個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項目——重慶合川電廠二氧化碳捕集工業示范項目正式投運,現已開發形成碳捕集熱耗等主要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燃煤電廠碳捕集技術,正在研究推進50萬噸/年的CCUS示范項目前期工作。推動大型先進壓水堆和重型燃氣輪機科技創新。著手建設被譽為“能源大腦”的能源工業互聯網平臺。開創供熱零碳排放先河,海陽核電實施全國首個核能商業供熱項目,助力海陽市創建全國第一個零碳供暖的城市。率先提出“綜合智慧能源”的概念并付諸實踐,在全國各地建設了407個綜合智慧能源項目,成功打造綠色小崗村低碳鄉村等樣板。拓展氫能、儲能、綠電交通等領域,各項技術創新取得突破。

(五)推進能源用戶側低碳轉型。利用清潔能源、低碳技術方面的優勢,積極研究與石油、鋼鐵水泥有色金屬、金融機構等企業的跨界融合,提升用戶側能源使用效率和清潔能源消費。與能源企業開展新能源及電能綜合替代、能源產品互供、綜合智慧能源創新、氫能及儲能等產業合作;與鋼鐵企業共同探索國內重化工業轉型發展的新路徑,打造以鋼鐵產業為代表的國家級清潔、低碳新型工業示范園區,共同努力實現轉型發展的新突破。

(六)助力地方政府履行“雙碳”目標。協助地方政府開展“雙碳”規劃研究制定工作,先后為無錫、嘉興、煙臺等地編制地方“雙碳”規劃,與無錫市政府簽約“十四五”碳達峰碳中和全面框架合作,在清潔能源創新基地建設、氫能應用和產業發展、綜合智慧能源等重點領域開展戰略合作,助力無錫低碳發展。與四川省、西藏自治區的發改、環保等部門研究省域碳中和路徑。

(七)參與全國碳市場建設運行。加快完善碳資產管理體系建設,籌建國家電投碳排放管理平臺,提供零碳解決方案。高質量完成集團下屬95家重點排放單位核算核算工作,無一單位進入生態環境部數據督察,積極組織參與全國碳市場首日交易及年度交易履約工作。探索創新碳金融業務,集團下屬黔西電廠完成全國市場的首次碳排放權擔保業務落地,為全國碳市場的碳金融探索發揮了先試先行作用。

(八)開展國際“雙碳”合作。不斷深化同德國西門子能源等全球先進能源企業的戰略合作,圍繞雙碳目標,立足自身產業和技術優勢,聚焦能源行業新一代去碳化技術的研發與應用,著力提升我國在重型燃氣輪機、綠色氫能發展與應用、重型燃機摻氫等領域的技術水平和自主能力。

(九)倡導全員低碳生活。國家電投建設的碳普惠平臺——“低碳e點”于2021年8月25日“全國低碳日”上線運行,通過為員工建立碳積分賬戶,實現對低碳行為的物質和精神雙激勵,積極倡導13萬員工成為低碳行動的踐行者和示范者。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