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稱,將在前期設立碳
減排金融支持工具的基礎上,再設立2,000億元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形成
政策規模,推動綠色低碳發展。
支持煤炭清潔利用專項再貸款與碳減排支持工具略有不同
財聯社記者梳理發現,與央行此前設立的碳減排支持工具相比,此次支持煤炭清潔利用專項再貸款不同之處主要在于,首先支持煤炭清潔利用專項再貸款存在2,000億元的總量上限,而碳減排支持工具目前尚未設置上限;其次央行按照貸款規模等額提供煤炭清潔利用專項再貸款,而碳減排支持工具則按貸款本金的60%提供。
不過兩者也有不少相同之處,包括實施主體都是全國性銀行;實施機制都是“先貸后借”;銀行所投放貸款利率需與同期限檔次貸款
市場報價利率(LPR)大致持平。
市場人士指出,這兩項工具對于整體流動性的影響可能并不明顯。由于這兩項工具所支持的領域目前體量有限,其對整體信用擴張的直接影響可能不大。但由于結構性工具會帶動相關產業鏈的發展,因此還需關注這兩項工具外溢的總量效應。
市場人士同時表示,專項再貸款規模充分體現了結構性貨幣政策的支持,對于煤炭產業的升級,提高生產效率有重要推動作用,同時也有可能在其他產業進行擴大推廣。
平安證券分析師樊金璐對財聯社表示,專項再貸款支持方向覆蓋了從煤炭生產、加工、煤電和甲烷利用等重點過程,覆蓋面廣,資金支持方向明確。
東海證券宏觀團隊也認為,此前央行設立
碳排放支持工具,以及國常會決定設立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等此類結構性的政策將更精準地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體現貨幣政策的精準灌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