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碳”目標的提出,正給
航空運輸業帶來新的挑戰——據統計,目前航空運輸業
碳排放占全球碳排放的2%左右,且增長速度較快,是
節能減排的重點領域之一。2021年發布的世界航空運輸統計報告中指出,中國在2020年首次成為全球最大國內航空
市場。就在這一年,南航旅客運輸量排名亞洲第一,全球第二。在
節能減排方面,南航怎么做?
“航空業減碳可從飛機減重做起。”中國南方航空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馬須倫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近年來,南航從飛機節能減碳、降低地面能耗、旅客綠色出行等環節著手,摸索出一套從空中到地面、從場內到場外、從運行到管理的綠色發展模式。2018到2020年間,南航飛行節油12.7萬噸,減少碳排放40.1萬噸,超額完成了國家發改委“十三五”能耗總量考核目標。最近,南航在業內率先發布了“雙碳”行動計劃,提出要通過七大領域行動貫徹《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中
交通運輸綠色低碳行動的要求。
每架飛機減重約40公斤
避免“多加油”“油耗油”
南方日報:航空運輸業的碳排放近年來仍在增長,是節能減排的重點領域之一。去年南航旅客運輸量排到了全球第二,相應地也背負著更大的社會責任。在推動綠色發展方面,南航形成了怎樣的機制?
馬須倫:《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提出,要實施交通運輸綠色低碳行動,推動運輸工具裝備低碳轉型,構建綠色高效交通運輸體系,加快綠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我認為,綠色發展是企業培育綠色低碳競爭優勢,也是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贏的一項重要工作。
南航成立了生態環保工作領導小組,由集團主要領導任組長,黨組成員任副組長,組織、規劃、監督節能減排工作,制定節能減排管理辦法、發展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將節能減排貫穿企業改革、結構調整優化、管理提升全過程。
我們還建設了集數據報送、污染防控、培訓宣貫、預算管理于一體的環境管理系統,定期統計分析并報告。同時,建立問責制度,每年對24家二級單位節能減排工作開展督導和審計。同時還深入開展民航
碳市場應對策略研究,積極探索碳資產開發和管理。
南方日報:降低飛機油耗和碳排放應該是航空公司節能減排最重要的抓手。在前面您所介紹的機制基礎上,推出了哪些具體舉措?
馬須倫:我們從源頭抓起,打造全流程飛行節能模式。比如,在迭代更新機型方面,南航引進了A320NEO、A321NEO、A350-900、B787-9等新一代高效機型,退出B733、B77A、B757等老舊機型,把平均機齡保持在6.5年左右,提升了機隊整體航油使用效率。我們還對130臺發動機進行節油升級改造,為90架飛機加裝了翼尖小翼,通過這些細節,有效降低了飛機小時油耗。
飛機落地時,何時放起落架有著大學問。起落架放得太早,阻力大、耗油;放得太晚,又影響安全。經過大數據測算,我們得到了最佳高度。像這樣的節油點,南航目前一共測算出19個,覆蓋了飛行的各個階段,實現飛行全流程精細化管理。
此外,我們還推進精準配載,精準測算餐車、機供品、貨運板箱、免稅品、報刊雜志等重量,推廣電子飛行包,通過一系列手段,每架飛機減重約40公斤,科學確定飛機加油量,避免“多加油”“油耗油”。
開出300萬張電子發票
相當于少砍伐1200棵大樹
南方日報:除了飛行的過程,地面節能也是航空運輸企業節能的重要環節。在這方面,推出了哪些創新做法?
馬須倫:南航推出了多項舉措,有效提升了地面節能水平。比如,在推進“油改電”方面,南航投資5.16億元購買767臺機坪新能源車,安排4407萬元改造報廢1586臺燃油車。我們還與55家機場合作,推進使用橋載電源設備代替靠橋飛機APU(輔助動力裝置),2018年以來節省了航油11.6萬噸。
為了做好污染防治,我們加強大氣污染物和固液廢棄物排放管理,2020年處理廢氣2.88億立方米、機務維修有害廢棄物471.5噸、機上服務廢棄物8896立方米。
在旅客出行這一環節,南航推出“南航e行”一站式服務平臺,覆蓋訂票、支付、值機、安檢、登機等300多個出行節點,實現旅客出行全流程“無紙化”,每年可節約用紙上億張。截至目前,今年累計已有1500萬人次參與無紙化登機、辦理電子發票等“綠色全旅程”服務。“十三五”期間,南航累計開出電子發票300萬張,相當于少砍伐1200棵大樹。
我們還倡導綠色飛行“按需用餐”,如旅客無需機上用餐,可提前取消,并獲贈相應里程獎勵,累計參與旅客超過400萬人次,節約餐食2000余噸。
最近幾年,南航還自主研發了“航油e云”項目,實時獲取每一個航班的實際加油量、加油時間、油品溫度密度等信息,實現航班加油時間節約17%。我們還與神華煤制油、中科院廣州能源所合作,研究推進煤制航油、生物航油的適航
認證工作。
南方日報:這些舉措的效果如何?“十四五”時期南航有怎樣的目標?
馬須倫:“十三五”時期,南航能源利用效率水平大幅提升,收入噸公里油耗從3.02噸/萬噸公里下降到2.76噸/萬噸公里,完成國資委央企的節能減排考核目標,超額完成國家發改委“十三五”能耗總量考核目標。
“十四五”期間,我們將建立健全能源和環境管理體系,持續推動節能減排,通過提升技術和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噸公里能效,嚴格按照國家標準控制噪聲排放,積極改善能源結構,穩步推進清潔能源的合理使用。
與上游企業協商明確減排目標
南方日報:最近南航發布了“雙碳”行動計劃,這份行動計劃都作出了哪些部署?
馬須倫:根據這份行動計劃,我們將通過七大碳中和行動響應國家《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的要求。這七大行動包括機隊結構優化、地面減排行動、航材循環利用行動、綠色產品形象打造行動、產業鏈協同推進行動、碳排放交易等專業化體系構建行動以及創新和探索行動。
在機隊結構優化方面,我們將持續置換和出售機隊中機齡較長、油耗高的機型,引進新一代機型和發動機。結合地面減排行動,南航還將更多地采用高能效地面設備,包括機場車輛“油改電”和飛機APU替代,光伏+遠機位地面設備(GPU)系統,推動新能源汽車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
航材循環利用行動則意味著我們將采用綠色先進的處理工藝和技術創新,提高飛機零部件的深度維修能力,最大程度回收利用二手航材,減少航材報廢、縮短維修和停產周期。
與此同時,我們還將實施產業鏈協同推進行動,加強南航綠色發展措施的產業上下游協同研究,積極關注航空可持續代用燃料領域的相關研究機構、認證機構及商用機構,積極探索具備國家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新能源產品的推廣使用。
實施碳排放交易等專業化體系構建行動,則是要加強制度創新,運用用能權、節能量交易等方法促進
碳減排,開發
碳足跡抵消產品,如光伏發電項目、環境友好項目、綠色債券等,并積極參與國內國際碳市場交易。
在創新和探索這一方面,南航將開發更多碳中和航線,打造碳中和示范航班。另一方面也要探索供應鏈碳中和,將碳排放量要求納入采購程序中的材料選擇和產品性能開發指標中;建立全面的供應商數據庫,與上游企業協商明確的減排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