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殼牌中國與殼牌全球能源遠景(參數丨圖片)團隊在
北京共同發布了殼牌能源遠景之《中國能源體系2060
碳中和報告》。這份報告提出了中國在2060年前實現能源生產與使用過程中二氧化碳凈零排放的可能路徑。
據介紹,殼牌自上世紀70年代起就運用遠景規劃來探索未來能源圖景,協助制定戰略決策。殼牌在中國已經扎根128年,不僅建立了夯實的業務基礎,也與政府、智庫和合作伙伴攜手共進,成為能源轉型的積極推動者和參與者。而《中國能源體系2060碳中和報告》就是基于殼牌2018年發布的《“天空”遠景》也就是《巴黎協定》1.5℃控溫目標下的全球能源發展圖景,針對中國的能源體系,量身定制的一份報告。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費國和
碳排放國,同時也是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生產國,以及電動汽車制造和使用量大的國家,中國既是全球氣候挑戰的一部分,也是其解決方案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在未來40年來實現中國能源體系的凈零排放,中國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在能源的生產和消費方面必須發生根本性的變革。中國能源轉型的規模和決心都是空前的,因此,實現“3060目標”的具體路徑引發了廣泛而熱烈的探討。
殼牌集團執行副總裁、殼牌中國集團主席黃志昌表示,殼牌中國與殼牌全球能源遠景團隊勾畫了一幅可能的路線圖,幫助中國在2060年前實現能源生產與使用過程中二氧化碳的凈零排放,比如報告主張“三管齊下”,就是通過提高能源效率和制定合理的碳價等來降低碳排放。通過發展清潔技術和燃料等,來避免碳排放。通過推進碳捕集、利用和封存,以及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等措施來抵消碳排放。
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能源研究院院長金之鈞指出,從跨國企業的角度,殼牌的這份報告具有鮮明的特色和很強的針對性,尤其是對一些重要的技術路徑有很好的研究和分析,比如說對氫能、生物質能、CCUS等方面的技術分析,這些研究也必將對相關科研和產業發展具有重要的啟發和推動作用。需要指出的是,加快技術創新和新能源相關產業的發展是實現碳中和愿景的關鍵,能夠以較低的代價實現能源轉型對中國來講非常重要。
殼牌認為,如果中國以目標為導向迅速采取行動,這條路徑在經濟和技術層面都具有可行性。然而,成功的窗口稍縱即逝。要使中國在實現2060年碳中和的路徑上取得進展,這十年中需要采取的關鍵行動包括:
3、通過氫能、生物質能源和CCUS 實現轉型的技術示范項目實現重工業轉型;
4、開始有序實施煤炭轉型退出;
5、通過制訂綜合
政策和建立行業聯盟,加速采取行動,并將城市作為變革的孵化器。
要實現2060目標,中國需要加快發展清潔技術、支持高能效和低碳選擇和實施碳移除,重點要在以下八個方面作出努力:
1、面向終端用戶的發電量增至三倍;
2、面向終端消費和制氫的電力系統規模增至四倍;
3、風電和太陽能發電在能源結構中的占比提高到80%;
4、氫能占終端能源消費的份額從目前的較低水平提高到16%;
5、生物資源能源化利用增加八倍,并大幅增加生物質的商業化利用;
6、投資提高能效,在未來40年,使整個經濟體的能耗強度降低一半;
7、在2030年至2060年期間,將政府主導的碳價格提高至少四倍;
8、未來40年內,CCUS規模增加400倍以上。
中國產業發展促進會副會長、氫能分會會長魏鎖表示,報告中提出在2060年氫能占能源結構比重要達到16%。在實施過程中,氫能主要是作為燃料來進行化石能源的代替。其中,在新型電力系統構建過程中,氫能也是具有重要作用的,它主要在大規模儲能,包括能源儲能發電服務、峰值電源、備用電源,特別是在應對極端天氣情況下,電力的穩定性,能否保證核心關鍵的環節,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中國提出的“雙碳”承諾正在深刻影響汽車行業的發展變革。數量占比約10.5%、排放占比卻達到80%的商用車,無疑是中國實現“雙碳”目標的重中之重。
在《中國能源體系2060碳中和報告》描繪的遠景中,從2040年起,中國銷售的所有新乘用車均為電動汽車(2020 年,占比僅為 5.7%),其中電動汽車占乘用車車隊的85%。2060年,電動驅動里程在總里程中的占比將超過90%。相比之下,重型公路
運輸部門較難實現電氣化。到2060年,中國重型車輛的總行駛里程中,將有55%由氫能驅動。改變中國的能源體系不僅需要改變能源供應,還需要使終端用能行業轉向低碳能源,例如,通過低碳動力傳動系統和推進技術來實現能源低碳化。雖然在這個十年,乘用電動汽車成本有望具備競爭力,但其他運輸領域的低碳技術離商業化還有一段距離。
殼牌報告還對中國的碳價做出了預測:為確保中國于2060年前實現凈零排放,提高碳價至關重要。在2030年之前的十年內,碳價格(包括顯性碳稅/價格和隱性監管成本)將緩慢上漲至300元人民幣/噸。在隨后的幾十年,其將加速上漲,最終于2060年達到1300元人民幣/噸。
實際上,在“碳中和”和“
碳交易”有望成為未來隱形的超級市場中,車企已將目光放在“碳生意”上。以新能源頭部企業特斯拉為例,其2020年僅靠出售碳排放積分就獲得了15.8億美元,幾乎相當于兩年凈利潤。“賣碳”一直是特斯拉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近期舉辦的第二十六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上,簽署了《格拉斯哥轎貨車凈零排放宣言》,成為業內首家發布內部碳定價的車企。沃爾沃汽車同時宣布,其在企業內實行每噸二氧化碳排放1000瑞典克朗的內部碳定價。
值得關注的是,2021年殼牌提出了“賦能進步”戰略,未來殼牌將與社會同步,在2050年以前成為一家凈零排放的能源企業。這一個戰略正引領著殼牌提供清潔的、可持續的能源解決方案,助力中國實現“3060目標”,和建設生態文明,實現高質量增長和環境保護的目標,守護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