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夯實國內能源生產基礎,保障煤炭供應安全,保持原油、天然氣產能穩定增長,加強煤氣油儲備能力建設,推進先進儲能技術規?;瘧谩?/div>
要把促進新能源和清潔能源發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積極有序發展光能源、硅能源、氫能源、可再生能源。
要推動能源技術與現代信息、新材料和先進制造技術深度融合,探索能源生產和消費新模式。
要加快發展有規模有效益的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地熱能、海洋能、氫能等新能源,統籌水電開發和生態保護,積極安全有序發展核電。
03、推進產業優化升級
要緊緊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動通信(5G)等新興技術與綠色低碳產業深度融合,建設綠色制造體系和服務體系,提高綠色低碳產業在經濟總量中的比重。
要嚴把新上項目的
碳排放關,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
要下大氣力推動
鋼鐵、
有色、
石化、
化工、
建材等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加快工業領域低碳工藝革新和數字化轉型。
要加大垃圾資源化利用力度,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減少能源資源浪費。
要統籌推進低碳
交通體系建設,提升城鄉建設綠色低碳發展質量。
要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鞏固和提升生態系統
碳匯能力。
要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導綠色低碳消費,鼓勵綠色出行,開展綠色低碳社會行動示范創建,增強全民節約意識、生態環保意識。
04、加快綠色低碳科技革命
要狠抓綠色低碳技術攻關,加快先進適用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
要建立完善綠色低碳技術評估、交易體系,加快創新成果轉化。
要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鼓勵高等學校加快相關學科建設。
05、完善綠色低碳政策體系
要進一步完善能耗“雙控”制度,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
要健全“雙碳”標準,構建統一規范的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推動能源“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
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完善碳定價機制,加強碳
排放權交易、用能權交易、
電力交易銜接協調。
06、積極參與和引領全球氣候治理
要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以更加積極姿態參與全球氣候談判議程和國際規則制定,推動構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氣候治理體系。
(策劃:黎海華 審核:吳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