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具體的碳排放管理應聘門檻都有哪些?
首先是學歷。有
碳排放人才需求的企業基本覆蓋了各類企業性質及企業規模,從這些企業發布的職位來看,要求本科學歷的職位占比最多,為64.19%;其次,是要求碩士學歷的職位,占比為14.88%。
其次是從業經驗。從需求企業對碳排放相關職位的從業年限要求來看,要求工作年薪為3~5年的職位占比最多,為30.75%。其次是對于工作經驗不限的職位,占比為21.32%。
碳排放相關職業就職門檻(圖源:獵聘)
其實從這里就能看出,培訓班廣泛宣傳的“不限專業、不限學歷”到底有多不靠譜。而“零基礎”就能報班考證的更大意義,或許是讓學員對碳排放相關知識和技能有一個初步的了解。
“現在
市場上從事這個行業的,基本上都是從歐美國家留學回來的,還有就是很多環境專業畢業的,相對的人才還是比較少。”重慶市西部氣候投融資產業中心的Addy告訴鋅刻度,“做這個得對企業能源做綜合管理,每個行業有不同的生產工藝、流程,他要有一整套的相應的
方法學,絕對不是經過幾天的學習就能學會,然后就能把結果計算出來的。”
據Addy介紹,“雙碳”
政策之下,控排企業需要對自己做盤查摸個底,那么企業肯定要知道自己的能耗情況,再折合成每年排放二氧化碳的分值。
比如重慶的170多家控排企業,它們前期經歷的
碳盤查就是引入
第三方機構進行內部盤查,通過核算排放量、一系列的監測、識別重點排放、分析
減排潛力,一整套流程下來形成了一份報告,這個報告可能就相當于企業后期的
碳資產管理系統。
正如Addy所說,要進行核查有很多方法學,絕不是兩三天的培訓課就能學明白的,“現在市場上三、四天的學習考證培訓課,主要學的東西就是一些基本性的概念。而且這些證件都是市場行為,還沒有一個官方權威
認證機構對考證進行認定。”Addy表示,國家現在還沒有確定好,具體是讓哪個部門進行權威認定。
但在和相關培訓機構交流時,鋅刻度也留意到他們提到的授權單位,包括人社部、中國
節能協會、中科院人才交流開發中心、國家人事人才網等,查詢相關信息也不難發現,不同區域的交易所也有不同的聯合培訓。這么多機構都在授權,這么多培訓班都能考證,靠不靠譜就見仁見智了。
對此,Addy坦言,“哪個官方給的授權,就要看它的授權文件,要在網站上也能查到它的授權機構,這相當于官方背景,但它不會授權給市場上的某個公司進行這個事情。”
回到最初的邏輯,任何證書的含金量都是和獲取難度呈正相關的。試想一下,要是從事碳資源管理這么簡單,考證這么容易,那用人單位直接把員工送去培訓幾天不就完事了嗎,又何必額外出高薪聘請相關人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