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進入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關鍵時期,環保企業能否精準服務生態環保領域的新需求,能否打開服務界面、服務綠色低碳發展需求,如何探索綠色低碳技術創新,培育自身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這些都頗為考驗企業。
進入“雙碳”賽道
“十四五”時期是碳達峰的關鍵期、窗口期和準備期,也是推動全面低碳轉型定方向、打基礎、見成效的關鍵5年。2022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指出,這一年生態環保工作將突出重點、把握關鍵。其中的首要工作便是服務經濟發展大局,有序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充分發揮生態環境保護的引領、優化和倒逼作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未來,對工業企業的生態環保要求進一步從末端治理向更深層次的生產方式綠色轉型轉變。環境商會副會長兼首席環境
政策專家駱建華指出,“雙碳”目標的提出為環保企業帶來了機遇,但同時也進一步倒逼企業思考,如何持續提質增效,
節能降碳?
“當下經濟形勢復雜嚴峻,污染防治所觸及的矛盾
問題層次更深、領域更廣,要求也更高,減污與降碳、城市與農村、水環境治理與水生態保護、新污染物治理與傳統污染物防治等問題交織,環保企業面臨的挑戰前所未有。”環境商會會長、博天環境董事長趙笠鈞在近日舉行的2022環境企業家媒體見面會上表示。
“道寬且長。”趙笠鈞用4個字表達對企業發展的看法。他認為,對于環保企業而言,集中發力,進入“雙碳”賽道,是中長期戰略布局的確定方向。
剩下的都是“難啃的骨頭”
“目前,我國環保產業還有一些短板。”
北京首創生態環保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李伏京指出,經過多年努力,環保產業領域低垂的“果子”已經被摘下了,剩下都是一些“難啃的骨頭”,問題解決難度不小。
例如,在空氣污染治理方面,從二氧化硫指標控制開始,環保企業先后對氮氧化物、PM10、PM2.5等進行了很好的控制。但現在臭氧問題嚴重,控制VOCS就是一塊“難啃的骨頭”。
此外,環保行業過去更注重水和氣這兩個環境因子,土壤污染治理工作相對滯后。但目前土壤治理方面也有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所需投入又比較高,國內外目前還沒有很好的解決方案。
下一階段,在“雙碳”目標下,如何基于各自優勢,從過去的資本驅動發展持續向技術驅動、產品化驅動的方向轉變,“啃下”更多“難啃的骨頭”,仍是擺在環保企業面前的一道必答題。
須提供系統解決方案
“‘雙碳’目標下,所有企業都應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趙笠鈞說。
目前我國環保產業取得了亮眼的成績,但客戶的需求也在提升。
“在基礎設施建設
市場布局基本完成的情況下,未來相關市場的增量一定是逐漸放緩的。”李伏京指出,“但還有一些其他細分行業的市場機會在漸次打開。環保企業在未來的市場空間中仍大有可為。”
例如環衛一體化已經到了市場化的關鍵節點;礦山修復、場地修復領域也急需社會資本入場;水務領域的管網及再生資源領域等都需要得到關注。因此,環保企業提供的服務也必須隨客戶需求進行調整。
“另外,未來客戶對于環保企業的需求不僅僅是提供廠站建設,而是提供系統性的服務治理、技術治理等。環保企業必須升級為技術和能力型的企業,變成提供系統解決方案的企業。這樣才能夠解決目前環保領域的很多痛點問題。”李伏京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