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拓展管理會計職能,構建企業碳預算體系
拓展管理會計職能,構建企業碳預算體系
“碳預算”最早是由《京都議定書》策劃者提出的,其最初目標是為了確定一個國家乃至全球在一定時期內允許排放到大氣中碳的數目,從范圍上看.碳預算可以分為全球預算和國家預算 碳預算方案涉及初始分配、調整、轉移支付、
市場、資金機制,以及報告、核查和遵約機制等,其實施需要一整套相應的國際氣候制度,鼓勵和促進各國將排放控制在碳預算范圍內.為實現保護全球氣候的長期目標作 貢獻。當前的碳預算主要以國家或地區間機制設計為出發點.是宏觀層面的預算。從微觀層面來講.作為社會經濟細胞的企業也應該從自身可持續發展角度考慮,構建較為完善的碳預算體系。
作為企業“對內報告會計”的管理會計,其主要職能就是適應企業內部管理的需要。科學地運用相關技術方法,進行數據搜集、整理、計算和分析.據以對經濟活動進行衡量、評價和預測,從而為企業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提供信息服務。綜觀管理會計的發展史,我們不難發現,管理會計職能的內涵和外延呈現不斷動態變化的.這一方面歸因于企業環境變遷帶來的現實需求.另一方面則歸岡于對相關經濟、管理理論的借鑒。企業環境的變遷必然導致管理會計研究焦點的轉移,或對原先適用的管理會計技術方法提出挑戰,這也就產生了管理會計技術方法創新的現實需求。
低碳經濟時代的來臨無疑改變了企業的生產經營環境.它要求企業不僅要關注自身包括銷售、采購、生產、盈利、現金流量等在內的單項預算組成的責任指標體系,還應該清晰地了解自身的“
碳足跡”.提前預測出企業未來要排放的二氧化碳數量,即要從產品設計、產品研發、渠道布置、投融資安排等各個環節發掘碳價值,整合企業自身的碳戰略.完成碳預算。所以,現階段,碳預算這一重任應該由企業管理會計擔當。
通過碳預算,企業既可以將低
碳排放的目標納入自身業績管理之中,從而鼓勵企業管理人員尋找新的技術與方法.達成低碳排放的目標.并使
減排深入企業各級業務決策過程;同時又有助于計算出二氧化碳的隱蔽價格.進而得出設計、建造、維護、管理企業輸送網絡的減排成本,以及其他新投資的減排成本。因此。企業應該拓展管理會計職能,對自身整個業務流程的每一個環節進行細致到位的碳預算.構建出完善的碳預算體系。
綜上所述.低碳經濟背景下.無論從理論角度還是實務角度,企業都有加強
碳資產管理的必要性。
碳減排已經成為企業的一筆財富,處理得當將成為企業潛在的碳資產,處理不當就是潛藏的碳負債,未來有可能變成企業運營中的黑洞。因此.我國企業現階段應轉變傳統觀念,全面引入碳資產管理的概念。建立健全碳資產核算體制.構建碳預算體系,利用當前
碳交易市場蓬勃發展的大好機遇.為企業增加巨額財富。
(作者單位:中國礦業大學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