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國合會)2022年年會暨國合會30周年紀念活動6月13日至16日在京舉行。生態環境部部長、國合會中方執行副主席黃潤秋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這十年來,環境治理成效之好、公眾參與范圍之廣、對全球生態貢獻之大前所未有。
黃潤秋在致辭時表示,2021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的PM2.5平均濃度降到30微克/立方米,連續兩年實現了PM2.5和臭氧的雙下降,長江干流全線連續兩年實現了Ⅱ類及以上的優良水體。渤海入海河流全部消除了劣Ⅴ類。中國推動《巴黎協定》的達成、簽署、生效和實施,開展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宣布并堅定地推動“碳達峰”“
碳中和”。
北京冬奧會成為首個“碳中和”的冬奧會。
黃潤秋強調,中國將繼續做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和引領者。穩妥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我們將立足富煤、貧油、少氣的基本國情,堅持先立后破,通盤謀劃,抓好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推動煤炭和新能源優先組合,出臺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施方案?!?/div>
中國還將以更高的標準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制定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十年規劃。同時深度參與全球環境治理,履行COP15主席國義務,推動達成兼具雄心和務實的“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
本次年會是第七屆國合會的首次年會,主題為“構建包容性綠色低碳經濟”。2022年年會暨國合會30周年紀念活動共設置4場全體會議和7個主題
論壇,以線上和線下結合的方式舉行。